雁塔名三世,螭蚴侍九重。 循循仪学馆,谔谔著囊封。 至性悲三釜,高怀薄万钟。 典刑伤不见,衰涕忽无从。 |
这首诗的主题是哀悼和怀念。通过对雁塔、学馆、三釜、万钟等意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逝去人物的怀念和敬仰之情。 首句“雁塔名三世,螭蚴侍九重”中,雁塔象征着功名和历史,而螭蚴则象征着忠诚和侍奉。这句诗表达了对逝去人物在雁塔中留下历史痕迹的敬仰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他对逝去人物忠诚侍奉的赞扬。 “循循仪学馆,谔谔著囊封”则是对逝去人物在学馆中的表现和贡献的赞美。循循指有秩序、有条理,仪学馆则是指他在学术上的成就和贡献;谔谔则是指他直言不讳、敢于发表意见,著囊封则是指他的文章和书信。 “至性悲三釜,高怀薄万钟”则表达了对逝去人物家庭情感和社会责任感的赞美。三釜是指家庭亲情,薄万钟则是指他对物质利益的淡薄。这句诗表达了他对逝去人物家庭情感的怀念之情。 最后,“典刑伤不见,衰涕忽无从”表达了失去逝去人物的痛苦和悲伤之情。典刑是指榜样和典范,伤不见则是指再也看不到逝去人物的影子,衰涕则是表达了悲伤之情。 整首诗通过描绘逝去人物的雁塔、学馆、家庭亲情和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表现和贡献,表达了作者对逝去人物的敬仰、怀念和悲伤之情。语言简练、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