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赠笔工沈秀荣》

吾家歙石锋芒出,不但挫墨亦挫笔。
老懒作事苦不多,一笔才供两三日。
近知沈子艺希有,洗择圆齐易入手。
不论兔颖与羊毛,染墨试之能耐久。
礼乐三千成昨梦。
秃笔何止十八瓮。
长枪大剑正当时,毛锥子者直安用。
金渊万家籍百儒,学书用笔人岂无。
管城欲重连城价,请攜椽笔游江湖。
作品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书法的独特见解和追求,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书法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首段中,作者表达了他对歙石的锋芒出类拔萃的赞赏,不仅赞赏其能挫墨,也赞赏其能挫笔。这表明作者对书法用具的要求极高,不仅要求工具的质量,也要求工具的配合。 接着,作者表达了自己在书法上的困境,因为老来做事往往不多,而一旦开始,又难以放下。这表明作者对书法的热爱和专注。 随后,作者对沈子(沈继宗)的技艺表示赞赏,并表达了对洗砚的喜爱,认为容易入手。这表明作者对沈子的技艺有很高的评价,同时也表达了他对洗砚的欣赏。 在接下来的几段中,作者进一步表达了对书法用具的要求,无论兔颖、羊毛还是其他材料,只要能耐久、质量好就行。同时,他也表达了对书法的独特见解,认为礼乐三千只是昨梦,而毛笔则是真正的武器。最后,他呼吁人们携着椽笔去游历江湖,展现出他对书法的热情和追求。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书法的热爱和追求,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书法用具的要求和对书法的独特见解。整首诗充满了对书法的热情和追求,读来令人感动。
诗词关键字: 锥子 礼乐 长枪
相关诗词
  • 1
    [宋]
    在野宜赓击壤歌,隐忧不禁亩忠何。
    殷生宰相安知否,逸少群贤感慨多。
    老觉鬓丝难掩覆,穷惟心铁未消磨。
    早知掷却毛锥子,有警犹为国荷戈。
  • 2
    [唐]
    授钺儒生贵,倾朝赴饯筵。
    麾幢官在省,礼乐将临边。
    代马龙相杂,汾河海暗连。
    远戎移帐幕,高鸟避旌旃。
    天下屯兵处,皇威破虏年。
    防秋嫌垒近,入塞必身先。
    中外恩重叠,科名岁接连。
    散材无所用,老向琐闱眠。
  • 3
    [元]
    十载炎方,同饮汉江,同为转蓬。
    恨寻常会面,当年无分,三千余里,此地相逢。
    宇宙英奇,幽并慷慨,肯事区区笔砚中。
    男儿志,要长枪大剑,谈笑成功。
    辕门醉卧秋风。
    看落日旌旗掩映红。
    爱朔云边雪,一声寒角,平沙细草,几点飞鸿。
    湖海情怀,金兰气谊,莫惜琼杯到手空。
    君知否,怕明朝回首,渭北江东。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