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郭便如意,春光尽眼中。 云衣浮石淡,树杪着霞红。 野渡新添水,村禽各占丛。 桃源在何许,宛转未能穷。 ¤ |
| 这首诗《出郭便如意,春光尽眼中。》以其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描绘出了一幅春意盎然的景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首句“出郭便如意,春光尽眼中。”便直接点明了诗人的心情,他满怀欣喜地走出城郭,因为春天的美景让他心满意足。这句诗也暗示了诗人对春天的期待和喜悦,因为“春光尽眼中”这一描述,使读者仿佛置身于春天的美景之中,感受到了春天的活力和生机。 “云衣浮石淡,树杪着霞红。”这两句诗以精妙的比喻,描绘了云雾在石头上飘荡的景象,以及树木顶端被晚霞染红的画面。这里的“浮”和“着”两个动词,生动地表现了云雾和霞光的动态,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云衣”和“树杪”的比喻也增加了诗的意象层次,使画面更加丰富。 “野渡新添水,村禽各占丛。”这两句诗进一步描绘了春天的景象,野外的渡口因为水的添新而显得生机勃勃,村子里的禽鸟各自占据着草丛,自由自在地生活。这里的“新添水”和“各占丛”进一步强调了春天的活力和生机,也表达了诗人对这种自然状态的向往。 最后,“桃源在何许,宛转未能穷。”这两句诗以疑问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桃花源的向往和追寻。这里的“桃源”常常被用来象征理想的世界,而“在何许”则表达了诗人对未知的探索和向往。尽管诗人一直在追寻,但“未能穷”也暗示了这种追求的无限性和可能性。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优美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同时也展现了春天的活力和生机。诗人的情感真挚而深沉,使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