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次韵吴文美》

决科君辈不须疑,好采来如博局嬉。
拾芥紫青非外事,举杯富贵可前期。
相将竞奏大人赋,怂恿常谈小子诗。
接武虞廷须八凯,颍阳深遁我何知。
作品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积极向上的,表达了诗人对科举考试的看法和期待。 首联“决科君辈不须疑,好采来如博局嬉。”表达了诗人对科举考试的信心和期待。他鼓励参加科举的年轻人不要有疑虑,应该积极地去追求,就像在博戏中采拾一样轻松。这里用博戏的意象来比喻科举考试,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 颔联“拾芥紫青非外事,举杯富贵可前期。”进一步强调了科举考试的重要性,并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拾芥”一词在这里用来形容科举考试的成功,就像在博戏中拾到芥一样容易,表达了科举考试的成功并非难事。“紫青”在这里象征着高官厚禄,富贵荣华。诗人认为,科举考试的成功并不是一件意外的事情,而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才华获得的。同时,他也暗示着科举考试的成功可以为未来的富贵荣华打下基础。 颈联“相将竞奏大人赋,怂恿常谈小子诗。”描绘了科举考试中的场景,参加考试的考生们互相激励,竞相创作大人赋,这是一种赞美朝廷、歌颂功德的文体。而那些没有才华的考生则只能在一旁怂恿别人作诗,表达了自己对科举考试的看法。这里用“相将”一词来形容考生们互相激励的场景,形象生动。 尾联“接武虞廷须八凯,颍阳深遁我何知。”表达了诗人对古代明君贤臣的向往和对未来的期待。“接武”一词出自《诗经》,用来形容古代君臣之间的和谐相处,这里用来比喻君臣之间的和谐共处。“八凯”是古代虞舜时期的贤臣之一,诗人以此为喻,表达了对古代明君贤臣的敬仰之情。同时,“颍阳”是古代隐士许由的居所,诗人用“颍阳深遁”来比喻自己对于科举的态度,即不愿意被功名利禄所束缚,追求内心的自由和独立。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科举考试的积极态度和对未来的美好期待。他鼓励年轻人积极追求自己的梦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才华获得成功和富贵。同时,他也表达了对古代明君贤臣的敬仰之情和对自由、独立的追求。这首诗语言优美、富有感染力,表达了诗人的真情实感。
诗词关键字: 不须 怂恿 外事
相关诗词
  • 1
    [宋]
    水绕庭除屋近山,居人六月自清寒。
    平时不起轩裳念,此去真输岩穴安。
    书富五车成活计,樽开千日慰艰难。
    径谋百亩从君隐,凭藉林泉寄一箪。
  • 2
    [元]
    曲,高洁雄畅,最传者苏武慢二十篇。
    前十篇道遗世之乐,后十篇论修仙之事。
    曾稽费无隐独善歌之,闻者有凌云之思,无复流连光景者矣。
    予山居每登高望远,则与无隐歌而和之。
    无隐曰,公当为我更作十篇。
    居两年,得两篇半,殊未快意也。
    昭阳协洽之年,当嘉平之月,长儿之官罗浮。
    予与客清江赵伯友,临川黄观我、陈可立游。
    乐叔吴文明,平阳李平幼子翁归,泛舟送之。
    水涸,转鄱阳湖,上豫章,遇风雪,十五六日不能达三百里。
    清夜秉烛,危坐高唱,二三夕间,得七篇半。
    每一篇成,无隐即歌之。
    冯尊师天外有闻,得七篇半。
    每一篇成,无隐即歌之。
    冯尊师天外
  • 3
    [宋]
    学士奔波方绕枝,隐者盘旋能避时。
    萦纡三径襄枳棘,庇荫万木藏茅茨。
    常时理棹去城远,先世卜筑无人知。
    高山为屏开锦乡,清泉可鉴堆琉璃。
    主人好德乡沈敬,宾客来游邻里窥。
    有田千亩何所羡,遗子一经常自期。
    莫向清流歌考槃,须知好爵徒尔縻。
    驱羊拾芥不难取,濯缨洗耳应复思。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