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赐马廷鸾四首》

天高地下礼由分,圣哲於焉秩纠纷。
心法操存毋不敬,治功显设在斯文。
会通自可跻明圣,品节应知本俭勤。
旃夏讲磨资众彦,精微尽处是尊闻。
作品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赞美儒家思想的诗,表达了对儒家“礼”、“心法”、“治功”等理念的认同和推崇。 首联“天高地下礼由分,圣哲於焉秩纠纷”,表达了儒家对于社会秩序和礼仪的重视,认为这是天道和人道的体现,也是圣哲治理国家的重要手段。“礼由分”指的是礼制的建立和实施需要明确的规定和分工,这样才能保证社会的正常运转。“圣哲於焉秩纠纷”则表达了儒家对圣哲的敬仰,认为他们能够有效地管理国家,协调各种矛盾和纠纷。 颔联“心法操存毋不敬,治功显设在斯文”,强调了儒家对于道德和学问的重视,认为只有内心坚守道德,行为谨慎恭敬,才能实现治国的成功。“心法”指的是内心的修养和道德观念,“操存”则是指保持这种修养和观念的状态。“毋不敬”则表达了儒家对于敬畏和尊重的态度,认为这是实现道德和学问的基础。 颈联“会通自可跻明圣,品节应知本俭勤”,表达了儒家对于通达和节制的理解,认为只有能够融会贯通各种知识和思想,才能达到明智和圣人的境界。“品节”则是指对于欲望和行为的节制,只有保持适当的限度,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和稳定。 最后两句“旃夏讲磨资众彦,精微尽处是尊闻”,表达了儒家对于学问和交流的重视,认为只有在不断学习和交流中,才能深入了解和掌握儒家思想的精髓。“众彦”则是指众多的学者和专家,他们可以提供不同的观点和见解,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儒家思想。而“尊闻”则是指尊重各种不同的观点和见解,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丰富自己的知识和思想。 总体来说,这首诗表达了儒家对于礼制、道德、学问、通达、节制、交流等方面的重视和推崇,体现了儒家思想的深刻内涵和价值。
创作背景
宋理宗赵昀的《赐马廷鸾四首》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创作的。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主要有两个方面: 1. 时代背景:南宋朝廷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外有蒙古铁骑的威胁,内有权臣干政、民不聊生的问题。宋理宗本人也面临着巨大的统治压力,希望通过某种方式来表达对忠臣良将的赞美和期望,以维护自己的统治。 2. 个人背景:马廷鸾是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他为人正直,忠诚于朝廷,宋理宗对他的品德和才华非常赞赏。因此,宋理宗通过赐诗的方式来表达对马廷鸾的赞赏和期望。 综上所述,宋理宗的《赐马廷鸾四首》是在南宋朝廷面临统治危机和个人赞赏马廷鸾的背景下创作的,旨在表达对忠臣良将的赞美和期望,以维护自己的统治。
诗词关键字: 品节 圣哲 会通
相关诗词
  • 1
    [唐]
    花开不同赏,花落不同悲。
    欲问相思处,花开花落时。
    揽草结同心,将以遗知音。
    春愁正断绝,春鸟复哀吟。
    风花日将老,佳期犹渺渺。
    不结同心人,空结同心草。
    那堪花满枝,翻作两相思。
    玉箸垂朝镜,春风知不知。
  • 2
    [唐]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家临九江水,来去九江侧。
    同是长干人,自小不相识。
    下渚多风浪,莲舟渐觉稀。
    那能不相待,独自逆潮归。
    三江潮水急,五湖风浪涌。
    由来花性轻,莫畏莲舟重。
  • 3
    [当代]
    住院生涯又一回,前尘处处尽堪哀。
    头皮断送身待老,心脏衰残血不来。
    七载光阴如刹那,半包枯骨莫安排。
    老妻啼笑知何似,眼对门灯彻夜开。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