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淮海来时路,东西几日程。 一年行万里,数口托孤城。 邯水方驰箭,崤函未罢兵。 余年已无几,坐此欲何成。 |
| 这首诗《淮海来时路,东西几日程。一年行万里,数口托孤城。邯水方驰箭,崤函未罢兵。余年已无几,坐此欲何成。》是一首描绘战争和流离生活的诗。 首联“淮海来时路,东西几日程。一年行万里,数口托孤城。”描绘了诗人旅途的艰辛和漫长。淮海,即淮河流域,是当时战乱的中心,诗人辗转在淮海东西,行程艰难。第二句的“东西几日程”更加强调了旅途的漫长和不确定性,而“一年行万里”则进一步揭示了战争年代人们的流离失所。最后一联,“余年已无几,坐此欲何成。”直接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无奈和对未来的迷茫。 诗中“孤城”意象,暗示了诗人寄居之地的不安全,进一步强化了诗人的漂泊无依和生活的艰难。而“崤函未罢兵”则暗示了战争的持续和社会的动荡。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鲜明,通过描绘旅途的艰辛和生活的艰难,表达了诗人对战争和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同时,诗中也透露出诗人对生命的珍视和对未来的希望,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具有深刻内涵的边塞诗,值得一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