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仙居县署岩老亭》

手持养性书,此地学耕渔。
身似龙蛇蛰,情忘木石居。
地迷成远复,政静得中虚。
何必求深隐,幽蒙即所庐。
作品赏析
这首诗《手持养性书,此地学耕渔》是一首描绘诗人隐居生活的诗篇,它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与自由的向往。 首联“手持养性书,此地学耕渔”,诗人手持养性书,表明他是一个注重修身养性的人。而“此地学耕渔”则暗示他在此地过着农耕渔猎的生活,表达了他对自然和自由的向往。 颔联“身似龙蛇蛰,情忘木石居”,描述了诗人的身体像龙蛇一样蛰伏,而他的情感已经忘却了世俗的束缚,就像居住在木石之中一样自然。这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自在和舒适感的赞美。 颈联“地迷成远复,政静得中虚”,描绘了诗人隐居的地方,这里的地形复杂多变,但诗人却觉得它像迷宫一样迷人。这里的政治平静无争,诗人觉得它就像一个中空的物体一样,安静而空灵。这两句诗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环境的喜爱和赞美。 尾联“何必求深隐,幽蒙即所庐”,诗人表示他并不需要追求深层次的隐居,因为幽暗蒙昧的地方就已经是他的住所。这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满足和自足感。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手持养性书、过着农耕渔猎的生活、身体像龙蛇一样蛰伏、对隐居环境的喜爱和赞美以及对隐居生活的满足和自足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自由的向往。整首诗语言简洁明了,情感真挚,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诗词关键字: 龙蛇 地学 养性
相关诗词
  • 1
    [宋]
    山光竹影交寒辉,下有碧清吹涟漪。
    沙痕隐隐白鸟去,石声凿凿扁舟归。
    蕙兰发香禅味远,云雾吐秀人家稀。
    须知春事不可挽,杜鹃已绕林中飞。
  • 2
    [宋]
    经过太匆匆,山行去路通。
    客衣沾晓露,县陌带春风。
    沽酒从村市,骑牛任老翁。
    相逢有吟者,约我醉城中。
  • 3
    [唐]
    玄都五府风尘绝,碧海三山波浪深。
    桃实千年非易待,桑田一变已难寻。
    别有仙居对三市,金阙银宫相向起。
    台前镜影伴仙娥,楼上箫声随凤史。
    凤楼迢递绝尘埃,莺时物色正裴回。
    灵芝紫检参差长,仙桂丹花重叠开。
    双童绰约时游陟,三鸟联翩报消息。
    尽言真侣出遨游,传道风光无限极。
    轻花委砌惹裾香,残月窥窗觇幌色。
    个时无数并妖妍,个里无穷总可怜。
    别有众中称黜帝,天上人间少流例。
    洛滨仙驾启遥源,淮浦灵津符远筮。
    自言少小慕幽玄,只言容易得神仙。
    珮中邀勒经时序,箫里寻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