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题悟公禅堂》

临坛付法十三春,家本长城若下人。
芸阁少年应不识,南山钞主是前身。
作品赏析
这首诗是用来赞美一位修行者的,通过描述他的修行经历和成就,表达了对这位修行者的敬仰和赞美之情。 首句“临坛付法十三春,家本长城若下人”,描述了这位修行者的修行历程。他经过十三年的修炼和传授,已经达到了很高的境界,成为了修行者中的佼佼者。他的家境原本并不富裕,但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修行,最终成为了长城附近的人中的佼佼者。这句诗也暗示了修行者的成长过程是艰难而漫长的,需要不断的努力和坚持。 第二句“芸阁少年应不识,南山钞主是前身”则是对这位修行者的身份和地位的描述。芸阁少年指的是那些在书阁中读书的年轻人,他们虽然年轻,但已经有了深厚的学识和修养。然而,这位修行者却不被他们所认识,这表明他的修行已经超越了世俗的认知。南山钞主则是指他在南山的钞经堂中担任抄经的工作,这也表明了他的修行已经超越了世俗的职业和身份。 整首诗表达了对这位修行者的敬仰和赞美之情,通过描述他的修行历程和身份地位,展现了这位修行者的卓越成就和高尚品质。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对修行的敬畏和向往之情,提醒人们要不断努力修行,追求更高的境界。 此外,这首诗的语言简练而富有诗意,通过描述修行的艰辛和不易,以及修行者的卓越成就和高尚品质,展现了修行的魅力和意义。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对生命的敬畏和珍视之情,提醒人们要珍惜生命,追求更高的境界。
诗词关键字: 下人 前身 南山
相关诗词
  • 1
    [唐]
    僧家竟何事,扫地与焚香。
    清磬度山翠,闲云来竹房。
    身心尘外远,岁月坐中长。
    向晚禅堂掩,无人空夕阳。
  • 2
    [唐]
    兹山昔飞来,远自琅琊台。
    孤岫龟形在,深泉鳗井开。
    越王屡登陟,何相传词才。
    塔庙崇其巅,规模称壮哉。
    禅堂清溽润,高阁无恢炱。
    照耀珠吐月,铿轰钟隐雷。
    揆余久缨弁,末路遭邅回。
    一弃沧海曲,六年稽岭隈。
    逝川惜东驶,驰景怜西颓。
    腰带愁疾减,容颜衰悴催。
    赖居兹寺中,法士多瑰能。
    洗心听经论,礼足蠲凶灾。
    永愿依胜侣,清江乘度杯。
  • 3
    [唐]
    师离水动王侯,心印光潜麈尾收。
    碧落雾霾松岭月,沧溟浪覆济人舟。
    一灯乍灭波旬喜,双眼重昏道侣愁。
    纵是了然云外客,每瞻瓶几泪还流。
    佛日西倾祖印隳,珠沈丹沼月沈辉。
    影敷丈室炉烟惨,风起禅堂松韵微。
    只履乍来留化迹,五天何处又逢归。
    解空弟子绝悲喜,犹自潸然对雪帏。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