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效进士作三年通一经》

岁月去如矢,横经徒慨然。
谁能通一艺,真不负三年。
用意窥园外,收功刻楮边。
幽光回蠹简,新意出陈编。
上相黄金重,诸儒白首鲜。
同声不同调,叹息伯牙弦。
作品赏析
这首诗以诗人的读书生活为题材,展现了诗人对学问的热爱和追求。 首联“岁月去如矢,横经徒慨然”,以时间的流逝为背景,描绘了读书的无奈和感慨。岁月如箭,时光飞逝,而读书却只能徒然感慨,无法把握时间,这表达了诗人对时间的无奈和读书的无力感。 “谁能通一艺,真不负三年”是对读书的期望和感慨。诗人希望有人能够精通一门技艺,真正不辜负三年的苦读。这表达了诗人对读书的执着和期望,也表达了对读书人的赞美和敬意。 “用意窥园外,收功刻楮边”表达了诗人对学问的追求和探索。诗人认为,学问不仅仅局限于书本知识,更在于从生活中领悟,从实践中获得。在读书之余,应该注重实践和探索,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幽光回蠹简,新意出陈编”则表达了诗人对古书的重新发现和解读。蠹简指被虫蛀蚀的书籍,诗人从中发现了被遗忘的智慧和知识,这体现了诗人的学术眼光和探索精神。 最后,“同声不同调,叹息伯牙弦”表达了诗人对不同声音和不同观点的叹息。在学术研究中,不同的声音和观点是不可避免的,但诗人仍然希望人们能够相互理解和尊重,共同追求学问的进步。 整首诗以读书生活为题材,表达了诗人对学问的热爱和追求,同时也展现了诗人的学术眼光和探索精神。诗人通过对时间的无奈感、对学问的追求、对古书的重新发现和解读以及对不同声音和不同观点的叹息,展现了诗人的思想深度和人文关怀。
诗词关键字: 幽光 用意 新意
相关诗词
  • 1
    [唐]
    九幽仙子西山卷,读了绦绳系又开。
    此卷玉清宫里少,曾寻真诰读诗来。
    紫河车里丹成也,皂荚枝头早晚飞。
    料得仙宫列仙籍,如君进士出身稀。
  • 2
    [唐]
    上国花照地,遣君向西征。
    旁人亦有恨,况复故人情。
    单车欲云去,别酒忽然醒。
    如何今夜梦,半作道路程?
    边士不好礼,全家住军城。
    城中鼓角严,旅客常夜惊。
    中有左记室,逢人眼光明。
    西门未归者,下马如到京。
    还应一开卷,为子心不平。
    殷勤说忠抱,壮志勿自轻。
  • 3
    [唐]
    为爱君山景最灵,角冠秋礼一坛星。
    药将鸡犬云间试,琴许鱼龙月下听。
    自要乘风随羽客,谁同种玉验仙经。
    烟霞淡泊无人到,唯有渔翁过洞庭。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