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从匡庐来,但觉诸山低。 嵯峨望衡岳,云霄与之齐。 下有赤蛇蛰,上有朱雀栖。 仰瞻祝融拔,俯揖紫盖迷。 五岭皆培霡,三江为涔蹄。 巍然南服尊,嵩霍相提携。 封秩崇君称,诸神咸朝。 丹书篆宝册,万古封金泥。 百王重祀典,赤缫藉玉圭。 自非精灵通,牲帛劳焚赍。 余方向远道,无由陟层梯。 苍苍烟霞中,喔喔闻天鸡。 缅思昌黎伯,恭默开云霓。 灵贶自昭格,诚敬良可稽。 斯人久云没,感念徒含凄。 |
| 这首诗是一首对自然山水的赞美和敬仰之诗,表达了诗人对匡庐(庐山)、衡岳(衡山)、五岭、三江等山水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首段中,诗人从匡庐来,但觉诸山低,这是对匡庐山的赞美。接着诗人望向衡岳,感慨其云霄与之齐,进一步表达了对衡岳的敬仰之情。诗人又描述了衡岳下的赤蛇蛰伏,上方的朱雀栖息,以及祝融峰的巍峨拔起,紫盖山的深邃迷离,这些都是对山势和山中生态的生动描绘。 随后,诗人将视线转向了南方的大地,五岭、三江在这里显得微不足道,仿佛是在向世人展示大自然的伟大和包容。诗人又描绘了嵩霍山势的巍然,各山之间的相互提携,进一步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诗人对山水的赞美和敬仰之情,也体现在对古代祭祀典章的描述中。诗人强调了祭祀的重要性,以及只有通过诚敬的祭祀才能得到神灵的昭格和庇佑。诗人也表达了对古代名人的怀念和敬仰之情,希望他们能够为世人开示云霓,引导人们走向正路。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生动,通过对自然山水的描绘和对祭祀典章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热爱之情。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古代名人的怀念和敬仰之情,以及对人间正道的追求和向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