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柴桑山》

千古先生节最高,功名识破等鸿毛。
如今亦作柴桑隐,只把荷衣当绿袍。
作品赏析
这首诗是对千古楷模的赞美诗,赞美对象是那位“千古先生”。 首句“千古先生节最高,功名识破等鸿毛”表达了作者对先生的崇高敬意,他的人格和节操在千百年间都是最高的。功名利禄在先生眼中不过是微不足道的,就如同天空中的鸿毛一样轻。这句诗表达了先生对功名利禄的淡泊,对高尚节操的坚守。 “如今亦作柴桑隐,只把荷衣当绿袍”这两句诗描绘了先生如今的生活状态。他如今也像陶渊明一样隐居在柴桑(地名),过着简朴的生活。他不再追求华丽的官袍,而是以荷衣为绿袍,象征着他对自然的亲近和对生活的热爱。 整首诗表达了先生对功名利禄的淡泊和对高尚节操的坚守,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先生的敬仰之情。这种敬仰之情不仅仅是因为先生的高尚品格,更是因为先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亲近。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赞美高尚品格和热爱生活的诗,它通过描绘先生的生活状态和态度,表达了作者对高尚品格的敬仰和对生活的热爱。
诗词关键字: 鸿毛 功名 识破
相关诗词
  • 1
    [清]
    先生容易醉,偶尔石上眠。
    谁知一拳石,艳传千百年。
    金床玉几世恒有,眠者一过人知否?
    不如此石占桑,胜立穹碑万丈长。
  • 2
    [唐]
    累职比柴桑,清秋入楚乡。
    一船灯照浪,两岸树凝霜。
    亭吏趋寒雾,山城敛曙光。
    无辞折腰久,仲德在鸳行。
  • 3
    [宋]
    浔阳江头秋月明,黄芦叶底秋风声。
    银龙行酒送归客,丈夫不为儿女情。
    隔船琵琶自愁思,何预江州司马事。
    为渠感激作歌行,一写六百六十字。
    白乐天,白乐天,平生多为达者语,到此胡为不释然。
    弗堪谪宦便归去,庐山政接柴桑路。
    不寻黄菊伴渊明,忍泣青衫对商妇。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