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歌樵岭》

衣冠仁义少,敢忽岭边人。
亦恐修荣达,行歌自负薪。
作品赏析
这首诗《衣冠仁义少,敢忽岭边人。
亦恐修荣达,行歌自负薪。》是一首描绘社会现实的诗,它以简洁而深刻的文字描绘了当时社会上仁义之士稀少,而岭边的人们却需要自力更生的情况。 首句“衣冠仁义少”是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描绘,指出当时社会上,虽然有仁义之士,但数量稀少,难以满足社会的需求。次句“敢忽岭边人”则表达了对岭边人民的关注和同情,诗人似乎在提醒人们不要忽视这些身处社会边缘的人们。 第三句“亦恐修荣达”则是对未来的担忧和预测,诗人似乎担心那些有志于追求荣达的人,可能会忽视岭边的生活,而选择去追求更广阔的天地。这句诗也暗示了诗人对未来的担忧,担心那些有志之士可能会忽视这些需要自力更生的群体。 最后一句“行歌自负薪”则描绘了岭边人们的生活状态,他们虽然需要自己砍柴、担薪,但依然能够乐观地面对生活,唱歌自娱。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这些岭边人民的敬佩和赞赏,同时也表达了对他们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社会现实和岭边人民的生活状态,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的关注和对岭边人民的敬佩之情。同时,这首诗也提醒人们不要忽视那些需要自力更生的人们,应该关注他们的生活状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支持。
诗词关键字: 衣冠 仁义 自负
相关诗词
  • 1
    [金]
    归去来兮,渔歌樵唱,觅愁愁在那边。
    承流委顺,万事没机关。
    眼底江山如画,松环抱、修竹当前。
    君便有,侯封相印,到此也须还。
    人生消底物,百年都付,茆屋三间。
    但卷舒以道,到了何难。
    日月消磨双鬓,中原信、未报平安。
    蒙头睡,日高慵起,帘影上三竿。
  • 2
    [元]
    萧然林下秀。
    笑檐外、梅花似人清瘦。
    东风在垂柳。
    算几时吹散,眉间春皱。
    兴来搔首。
    问今朝、何处有酒。
    怕一场醉後,渔歌樵唱,大家拍手。
    知否。
    眼前活计,无辱无荣,天长地久。
    不须肘後。
    望悬他、金印如斗。
    待一朝随我,骑鲸去後,共寻天上王母。
    把碧桃花底流霞,为君添寿
  • 3
    [宋]
    轻鞯绣谷。
    柔屐烟堤,六年遗赏新续。
    小舫重来,惟有寒沙鸥熟。
    徘徊旧情易冷,但溶溶、翠波如縠。
    愁望远,甚云销月老,暮山自绿。
    嚬笑人生悲乐,且听我尊前,渔歌樵曲。
    旧阁尘封,长得树阴如屋。
    凄凉五桥归路,载寒秀、一枝疏玉。
    翠袖薄,晚无言、空倚修竹。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