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师永锡家青神喜红花堰兴作诗因次韵》

终岁辛勤农在野,边头亦闻军茇舍。
指挥郡县催挽输,兼作苇蒲收{上厭下木}柘。
诸将但思弧矢利,教我力耕谁暇议。
兵多食少将奈何,请君往问司徒锐。
秦人凿渠开陌阡,从临关东常晏然。
当时列国岂知此,楚王内府藏三钱。
何须飞来黄鹄语,吾已得于褐之父。
红花堰废今百年,不复秋成颂多稌。
君看初未作此陂,夏无暑雨民怨咨。
锸声殆合桑林舞,千夫斸荒汗如雨。
道旁笑指堰复兴,他日饱食勿忘今。
作品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农耕与战争的关系,以及社会经济状况的改变。诗中描绘了农民辛勤耕种,而军队也在边境驻扎,同时催促郡县进行物资运输,并鼓励他们种植作物。然而,军队只关注弓箭的利用,却没有时间去讨论如何教导农民耕种。诗人呼吁人们去询问司徒锐,以解决粮食短缺的问题。 诗中还提到了秦人开渠的历史,以及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诗人也表达了对红花堰的怀念,以及它对农业的重要性。然而,由于缺乏灌溉系统,农民们无法享受红花堰带来的好处,导致粮食产量下降,人民怨声载道。 诗中使用了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如“锸声殆合桑林舞,千夫斸荒汗如雨”,形象地描绘了农民开垦荒地的场景。同时,诗人也通过对比红花堰的消失和初建时的情景,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未来发展的期望。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启示性。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关于农耕、战争、经济和社会变迁的佳作,通过生动的描绘和真挚的情感,表达了对农民的同情和对社会发展的关注。这首诗不仅具有文学价值,也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启示性。
诗词关键字: 内府 民怨 桑林
相关诗词
  • 1
    [明]
    邪阴翳长空,日色澹于土。
    霪雨连山来,万物昏莫睹。
    溪流渺无涘,闤阓入烟浦。
    牧伯吁可怜,沾衣悼民苦。
    慈心偶昭著,忧患竟无补。
    先王有成宪,治政当法古。
    二气随感孚,铁炭验昂俯。
    登崇中正畴,屏斥谀佞伍。
    泽梁省征税,凋瘵重绥抚。
    旸谷回精光,天渊底宁所。
    菑异由是消,永锡恩意溥。
    ¤
  • 2
    [唐]
    撰日瞻景,诚陈乐张。
    礼容秩秩,羽舞煌煌。
    肃将涤濯,祗荐芬芳。
    永锡繁祉,思深享尝。
    干旄羽籥相亏蔽,一进一退殊行缀。
    昔献三雍盛礼容,今陈六佾崇仪制。
  • 3
    [宋]
    缵重明。
    端拱保凝命。
    广大孝休德,永锡四海有庆。
    觚坛寓礼正典名。
    幔室雅奏,彩仗崇制定。
    五位仿古甚盛。
    蒿宫光符辰星。
    高秋嘉时款芎灵。
    交累圣。
    上下来顾,寅畏歆纯诚。
    三阶平。
    金气肃,转和景。
    翠葆御双观,异风兑泽布令。
    脂茶划荡墨索清。
    远迩响附,动植咸遂性。
    表里穆悦,庶政醇醲,熙然胥庭。
    唐舜华封祝,如南山寿永。
    愿今广怀宁延,昌基扃。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