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缁徒中有人,籍甚初与显。 是非不挂口,好恶不入眼。 终日但怡怡,言行无可拣。 外相示枯槁,风味殊不浅。 初公如鹤长,昂藏谁得管。 今秋忽坐脱,山立不少偃。 显公方晏如,随缘自舒卷。 平生三事衲,夏燠冬不暖。 大雅右司公,国器乃瑚琏。 颇敦方外契,渊明亦亲远。 道术久相忘,书来叙缱绻。 一被直千金,溪帘净冰茧。 邀我置香茗,抚玩不忍展。 而我在家僧,业习尽鉏剗。 琴书不疗饥,拙生良可莞。 未识韩荆州,不敏怀愧赧。 |
| 这首诗是作者对一位僧人的赞美诗,表达了对这位僧人的敬仰之情。 首先,诗中描述了这位僧人超然物外的品质,他对于世间的纷纷扰扰不闻不问,对于好恶也视而不见,只专注于内心的怡然自得。他的言行举止无可挑剔,看似枯槁的外表下,却蕴含着不凡的风味。 接着,诗中用鹤的形象来比喻这位僧人,形容他身材高大,昂藏挺拔,令人难以望其项背。而在今年秋天,他忽然坐脱肉身,如同山岳一般屹立不倒。这种描述既体现了他的坚韧不拔,也表达了作者对他的敬仰之情。 然后,诗中又描述了这位僧人的日常生活,他一生只与僧衣为伴,无论是夏天还是冬天,都难以感受到温暖。这体现了他的清苦生活,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他的同情和敬仰。 最后,诗中赞扬了这位僧人的才华和品德,认为他是国家的栋梁之才,堪比陶渊明的隐逸之风。作者与这位僧人之间虽然道术相忘,但仍然保持着书信往来,互相问候。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通过对这位僧人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清苦修行者的敬仰之情。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于佛教的信仰和对于人生的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