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道傍见梅》

一树栖残雪,不禁春夜霜。
香飘非宝篆,粉褪厌时妆。
且合收余白,应难待晚黄,自便篱落好,榛棘不相妨。
作品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自然和人生之间的对比,以及作者对生活的态度。 首先,诗的开头“一树栖残雪,不禁春夜霜”,以生动的形象开始,描绘了一棵树上的积雪尚未融化,又遭遇了春夜的霜冻。这里,诗人巧妙地借用了冬天的残雪和春天的霜冻来象征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这种象征手法使得诗歌的主题更加深刻,富有哲理。 接着,“香飘非宝篆,粉褪厌时妆”这两句进一步表达了人生无常的主题。香气的飘散并非是象征权贵的“宝篆”(古代称皇帝的车驾为“宝篆烟中”),而是指普通的香气,这暗示了人生的平凡和普通。粉褪则暗示着容颜的衰老,厌时妆则表达了对过去繁华生活的厌倦。 “且合收余白,应难待晚黄”这两句诗,诗人以植物的生长过程为比喻,表达了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余白和晚黄分别代表了生命的开始和结束,而“收余白”和“待晚黄”则暗示了接受生命中的每一个阶段,无论它是好是坏,是长是短。 最后,“自便篱落好,榛棘不相妨”这两句诗,诗人以篱落为喻,表达了对简单生活的向往。这里,“自便”一词表达了诗人对简单、自然的生活方式的欣赏。榛棘不相妨则暗示了诗人对生活中各种困难和挑战的接受,不回避,不惧怕。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生动的形象和深刻的哲理,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态度:接受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享受生命中的每一个阶段,对简单、自然的生活方式保持向往,同时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和挑战也持有积极的态度。这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是这首诗的亮点之一。
诗词关键字: 篱落 自便 春夜
相关诗词
  • 1
    [唐]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傍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
    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县官急索租,租税
  • 2
    [唐]
    老人七十仍沽酒,千壶百瓮花门口。
    道傍榆荚仍似钱,摘来沽酒君肯否。
  • 3
    [唐]
    牧马古道傍,道傍多古墓。
    萧条愁杀人,蝉鸣白杨树。
    回头望京邑,合沓生尘雾。
    富贵安可常,归来保贞素。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