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选临淮守,多闻政术偏。 若柔非似水,即是急如弦。 下吏或弄法,属僚时窃权。 邀权沸钟鼓,市誉饰庖笾。 此弊岁月久,何人才业全。 我公来作郡,众口悉称贤。 宽猛履中道,勤劳经比年。 宪章难尔枉,纲纪自吾专。 间喜文字饮,懒开歌舞筵。 迎宾常倒屣,酌水每留钱。 无愧古循吏,岂同今备员。 频升功状最,宜待宠章甄。 上意深嘉乃,高怀遽撇然。 琳宫愿监董,铃阁厌拘牵。 帝惜惟良去,公逾所请坚。 俄闻拜俞诏,得往阅陈编。 |
| 这首诗是作者对一位临淮郡守的赞美诗。诗中描述了郡守在治理郡政时的公正无私、勤政爱民,对贪污腐败的痛恨以及对郡守的敬仰之情。 首段至“市誉饰庖笾”是对郡守政绩的正面描写,描述他公正无私,对待下级官员和僚属依法办事,不受贿赂,不追求名誉和赞誉,注重节俭,不浪费资源。作者通过这些正面描写,表达了对郡守的高度评价和敬仰之情。 接下来的部分,作者通过对比和反讽的手法,对郡守所处的环境进行了批评。作者指出,这种腐败现象已经存在很长时间,但是郡守却能够保持公正无私,这需要极高的品德和才能。 接着,作者描述了郡守到任后的一系列政绩,如宽猛相济,勤劳不懈,公正执法,注重纪律等。这些描述进一步强化了作者对郡守的高度评价。 最后一段,作者表达了对郡守离任的惋惜和不舍,同时也表达了对郡守未来的祝福和期待。作者认为郡守的政绩应该得到更高的评价和赏赐,而郡守也愿意离开这个职位,继续追求更高的政治理想。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通过对郡守的赞美和对环境的批评,表达了作者对公正无私、勤政爱民的崇高品德的敬仰之情。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问题和矛盾,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