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山逢宋廷玉》
寇盗经年岁,干戈满汉阳。 所亲皆丧乱,不敢问存亡。 西日瞻行殿,东风入故乡。 时危对君酌,涕泪欲沾裳。 |
作品赏析
|
这是一首描述战乱年代,人民饱受苦难,亲人失散,流离失所的诗。首联“寇盗经年岁,干戈满汉阳”描绘了长期的战乱和动荡,寇盗横行,干戈满地,描绘出一幅荒凉、破败的景象。颔联“所亲皆丧乱,不敢问存亡”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担忧和牵挂,因为战乱,亲人丧失,生死未卜,让人心痛。颈联“西日瞻行殿,东风入故乡”通过借景抒情,用西日、行殿、东风等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国家的忧虑。尾联“时危对君酌,涕泪欲沾裳”描绘了诗人在时局危难之际,与友人举杯酌酒,不禁涕泪沾裳,表现了诗人的悲痛和无奈。
整首诗情感真挚,描绘细腻,通过借景抒情、叙事抒情等手法,展现了战乱年代人民的苦难和诗人内心的悲痛,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人文关怀。
|
创作背景
《公山逢宋廷玉》是明代文学家荪谷所作的一首诗歌。这首诗歌的创作背景与明代的社会环境和荪谷个人的生活经历密切相关。通过对明代历史文化的了解,我们可以进一步探究这首诗歌的创作背景。
首先,明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文化繁荣的时期,文学艺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当时,许多文学家通过诗歌表达自己对人生、社会、历史等的感悟和思考。荪谷作为明代的文学家,其诗歌创作也受到了这一时代背景的影响。
其次,荪谷个人的生活经历也对《公山逢宋廷玉》的创作产生了影响。荪谷在漫游公山时,与宋廷玉相遇,两人相互倾诉衷肠,感慨时光荏苒、人生无常。这次相遇让荪谷产生了强烈的创作灵感,于是写下了这首诗歌。
综上所述,《公山逢宋廷玉》的创作背景与明代的文化繁荣、荪谷个人的生活经历以及漫游公山时的感悟密切相关。通过对这些背景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首诗歌的内涵和价值。
相关诗词
-
一作宿来公山房期丁大不至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
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迳。
-
无能屏纷杂,聊与问山椒。
日势消峦雾,江流到海潮。
绿柔当社树,红发向阳翘。
欲就壶公隐,鸾笙谁为招。
-
登高怅望八公山,琪树丹崖未可攀。
莫想阴符遇黄石,好将鸿宝驻朱颜。
浮生所欠只一死,尘世无由拾九还。
我本淮王旧鸡犬,不随仙去落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