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四月旦大雨昼夜不止者两日微水一夕暴涨》

山木绿阴暗,骇云当昼繁。
惊风乍掩冉,积雨连荒村。
映岫若银竹,泻涧如翻盆。
悬霤遂及旦,暗空还至昏。
长川怒方蓄,濁浪正崩奔。
暂见没岸草,已复侵山攀。
冲淑激远屿,聚沫旋林根。
劈箭摇定目,殷雷惊客魂。
俄吞众濑没,瀺灂成奫{上大下沦}。
波神信雄桀,灏漾方无垠。
傥不究其源,岂辨河渎尊。
朝盈暮已竭,暂满安足论。
明旦立沙尾,若带青沄沄。
作品赏析
这首诗的标题是《山木》,它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象和描述自然力量的诗。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山木在雨后的壮丽景色,以及水流在雨后的汹涌状态。 首联“山木绿阴暗,骇云当昼繁”,描绘了山木的绿色阴影在白天云层密集的背景下显得格外突出,为整首诗定下了壮丽的基调。 颔联“惊风乍掩冉,积雨连荒村”,描述了突然的风和雨,以及连绵的雨水持续到荒凉的村庄,进一步描绘了雨后的自然景象。 接下来的几联,诗人用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描绘了雨后的水流状态。“映岫若银竹,泻涧如翻盆”,形象地描绘了山涧水流如银竹般映照在山峰之间,如翻盆般倾泻而出的场景。而“悬溜遂及旦,暗空还至昏”则描绘了水流在夜晚持续流淌,直至天明的景象。 在描述水流的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赞叹。“波神信雄桀,灏漾方无垠”,诗人称水神为雄桀,表示水流的力量广大无边。这种敬畏之情也体现在对水流变化的描述中,“暂见没岸草,已复侵山攀”,“冲淑激远屿,聚沫旋林根”,水流时而平静,时而汹涌,时而激烈,这种变化让人感到自然的伟大和神秘。 最后,“明旦立沙尾,若带青沄沄”表达了对清晨日出时分水流状态的赞美,太阳升起时,水流仿佛带上了青色的云雾,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描绘了雨后山木的壮丽景色和自然力量的伟大,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赞美之情。这首诗的语言流畅,意象丰富,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自然诗作。
诗词关键字: 荒村
相关诗词
  • 1
    [唐]
    自作浔阳客,无如苦雨何。
    阴昏晴日少,闲闷睡时多。
    湖阔将天合,云低与水和。
    篱根舟子语,巷口钓人歌。
    雾鸟沉黄气,风帆蹴白波。
    门前车马道,一宿变江河。
  • 2
    [宋]
    河为中国患,亦为中国利。
    其患啮堤防,其利通粮馈。
    分流入浚汴,万货都城萃。
    积淫或暴涨,旱暵或滞疐。
    疏导欲其宜,径度有所异。
    曩者多邀功,用之殊未至。
    十私而五公,岁久害愈炽。
    溃溢必归尤,庙堂难决议。
    明明圣天子,自选中常侍。
    银璫插在貂,身小勇且智。
    上从广武城,下及淮与泗。
    回险帖凿繁,所画由所寄。
    尝以勤厥身,又能和众吏。
    前日有尽心,於今病憔悴。
    此职方藉人,加餐当自为。
  • 3
    [清]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