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借书一首别薛子长》

山阿着柴扉,陋甚谁盘桓。
美人此何求,钜竹数十竿。
日阅书百篇,尚觉日力宽。
欲从我借书,我书何足观。
辛勤抱遗经,及此鬓发班。
一语未领会,累日不自安。
虽更圣人手,亦恐众说谩。
况复秦汉下,曾莫修与删。
致之获麟前,存者今若干。
我无以裁之,望洋久空叹。
羡君方盛年,恣意涉浩漫。
又闻书少多,不系学缺完。
读书固匪易,用书良独难。
昨来荷堤上,尝试及孟韩。
此话如涓埃,此道如岳山。
作品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表达了诗人对读书和学问的深刻思考。 首先,诗中描绘了山阿上的柴扉,表达了诗人对简陋环境的接受和淡然处之的态度。接着,诗人提到美人寻求书中的智慧,表达了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 诗人强调了读书的重要性,认为读书可以使人获得更多的知识,提高自己的素养。他指出,尽管读书需要付出辛勤的努力和时间,但这也是一种值得追求的乐趣。 在诗的结尾,诗人表达了对学问的敬畏和谦逊,认为即使经过圣人的手,也可能存在争议和错误。他感叹秦汉以下的历史,学问的传承和保存都存在问题。 整首诗充满了对学问的敬重和思考,表达了诗人对知识的追求和渴望。同时,也提醒人们要保持谦逊和敬畏的态度,不断学习和探索。这首诗不仅是对学问的赞美,也是对人生的思考和探索。
诗词关键字: 柴扉 众说 鬓发
相关诗词
  • 1
    [明]
    高陵者,吴武烈皇帝所葬,在今平江盘门外三里。
    其妻吴夫人,子长沙桓王,皆附焉。
    至正廿三年冬十一月,熊与同郡沈征君伯熙父访之。
    征君因言:“余向曾过此,闻父老言地属沙湖金氏墓,上有木如虬龙然,每阴雨,若鬼物操舟荡漾之状。
    人或逐之,不见。
    寻伐树掘地,得金船长二尺许,其怪遂息。
    距今四十余年矣。
    ”是日徘徊其下,久之而归。
    因作此诗,且为著辨,以启封殖之端云。
    炎精昔衰谢,海内皆鼎沸。
    董卓乱天常,曹瞒据神器。
    皇图竟沦没,昭烈尚颠
  • 2
    [宋]
    自笑冯唐老示侯,短衣匹马异乡游。
    卧闻破屋萧萧雨,坐听西风叶叶秋。
    邺下已非公干在,周南徒叹子长留。
    丈夫盖世英雄气,肯学世间儿女愁。
  • 3
    [明]
    空山明月静,宿鸟夜惊呼。
    叶地履声乱,霜林烛影孤。
    丛岩悬坠石,野水漫平芜。
    梅信今年早,凭君借一区。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