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和谢吏部铁字韵三十四首·游山三首》

高岩去天尺五耳,下飞瀑布千寻水。
山间瘦竹映枯松,岁寒相对凛君子。
杖藜去去寻幽人,剥啄扣门公勿嗔。
凡骨膻腥傥不厌,愿供薪水看修真。
高人隐几语言绝,大巧深藏端若拙。
无乃误游天目山,偶见唐公冠带铁。
作品赏析
这首诗《高岩去天尺五耳,下飞瀑布千寻水》是一首对高人隐士生活的赞美和向往的诗。诗中描绘了高峻的山岩、飞流的瀑布、山间的瘦竹和枯松,以及诗人杖藜寻幽访胜,欲拜师学道的情景。 首联“高岩去天尺五耳,下飞瀑布千寻水”,诗人以夸张的手法,形容山峰之高峻,仿佛离天只有一尺五,而从山崖飞流而下的瀑布则是千寻之水。这样的描绘为整个画面营造出一种雄伟壮丽、神秘幽深的氛围。 颔联“山间瘦竹映枯松,岁寒相对凛君子”,进一步描绘了山间的景色。瘦竹、枯松相互映衬,形成了一幅独特的冬日山景图。诗人以“君子”来比喻山间的瘦竹和枯松,表达了对高人隐士的敬仰之情。 颈联“杖藜去去寻幽人,剥啄扣门公勿嗔”,诗人表达了自己杖藜寻幽访胜的决心,并请求隐士不要责怪自己的打扰。 接下来四句是诗人的想象和期待:“凡骨膻腥傥不厌,愿供薪水看修真。”诗人表示愿意成为隐士的弟子,学习修真之道,隐士的高尚品质和深藏不露的特质让诗人深感敬仰。“高人隐几语言绝,大巧深藏端若拙。”这两句描绘了隐士的生活状态,他们隐居山林,深藏不露,语言简练,行为自然,仿佛是大自然的一部分。 最后两句“无乃误游天目山,偶见唐公冠带铁”,诗人表示自己可能是误入天目山,看到了唐公冠带铁,也就是看到了隐士的衣冠和身份。这表达了诗人对隐士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自己身份的反思和自嘲。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高人隐士生活的描绘和赞美,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清净、修真的向往和对高人隐士的敬仰之情。同时,诗中也流露出诗人对自己身份的反思和自嘲,以及对世俗的淡泊和超脱。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高人隐士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的思考。
诗词关键字: 不厌 深藏 高人
相关诗词
  • 1
    [唐]
    花开不同赏,花落不同悲。
    欲问相思处,花开花落时。
    揽草结同心,将以遗知音。
    春愁正断绝,春鸟复哀吟。
    风花日将老,佳期犹渺渺。
    不结同心人,空结同心草。
    那堪花满枝,翻作两相思。
    玉箸垂朝镜,春风知不知。
  • 2
    [唐]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家临九江水,来去九江侧。
    同是长干人,自小不相识。
    下渚多风浪,莲舟渐觉稀。
    那能不相待,独自逆潮归。
    三江潮水急,五湖风浪涌。
    由来花性轻,莫畏莲舟重。
  • 3
    [当代]
    住院生涯又一回,前尘处处尽堪哀。
    头皮断送身待老,心脏衰残血不来。
    七载光阴如刹那,半包枯骨莫安排。
    老妻啼笑知何似,眼对门灯彻夜开。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