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门外青山跨伏龙,山头未晓日生东。 竹林已喜王戎近,莲社还堪惠远同。 盛事正应符地胜,清才岂必坐诗穷。 欲成善颂陪张老,自笑尊前一秃翁。  | 
|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自然景色和人文景观,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思考。 首联“门外青山跨伏龙,山头未晓日生东。”诗人开门见山,描绘了门外青山的壮丽景象,山头还笼罩在夜色中,而东方已经升起了朝阳。这一联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颔联“竹林已喜王戎近,莲社还堪惠远同。”诗人以典故入诗,表达了对历史文化和人文景观的敬仰之情。这里提到的“竹林”指的是三国时期名士嵇康、阮籍等人在山林中隐居的竹林,而“王戎”则是晋朝名士,“莲社”则是东晋时期的隐逸名士社团。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历史文化和人文景观的敬仰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历史文化和人文景观的向往之情。 颈联“盛事正应符地胜,清才岂必坐诗穷。”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人文景观的赞美,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之情。这里提到的“盛事”指的是自然景色和人文景观的美好之处,“地胜”指的是地方风景优美,“清才”则是指诗人的才华。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他对自己才华的自信和自豪之情。 尾联“欲成善颂陪张老,自笑尊前一秃翁。”诗人以自嘲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诗歌和人生的思考。这里提到的“张老”指的是张籍,是唐代著名诗人之一,也是诗人的好友之一。诗人想要写出优美的诗歌来陪伴张老,但是自己却是一个秃顶的老翁,表达了自己对诗歌和人生的思考和感慨。 整首诗以自然景色和人文景观为背景,通过对历史文化和人文景观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之情和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慨。同时,诗人的语言优美、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和表现力,让人读后能够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和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