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久治乱所伏,国家失其防。 初如决洪流,拱手遍四方。 频年劳訏谟,欲补千百疮。 子为京师客,忠愤何慨慷。 濯冠捧书函,平明献朝堂。 上言固大业,下言振颓纲。 且为有万死,圣明察臣狂。 臣言倘获施,立能致时康。 宸居岂云远,遥指天中央。 鸡鸣列仙仗,九门洞开张。 谓宜只召见,拜起随班行。 上殿笏画地,论奏尽敷详。 如何竟报缺,不得瞻清光。 一官非所愿,欲令赴蛮荒。 徘徊出都门,风雨湿晓装。 行行过吴洲,木叶秋始黄。 |
| 这首诗以饱满的热情,表达了作者对国家政治状况的关切,对国家复兴的期望。 首段描绘了国家长期动乱所带来的严重后果,以及国家防线的崩溃。作者以洪流比喻动乱,形象生动,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国家状况的深深忧虑。 接下来的段落,作者描述了自己多年来为国家的辛勤付出,希望能弥补国家的千百疮痍。这段表达了作者的忠诚和奉献精神,同时也透露出对国家现状的无奈和失望。 接下来的诗句中,作者表达了对君王的忠诚和期望,希望自己的建议能够被采纳,使国家早日恢复繁荣。然而,由于各种原因,未能如愿,作者感到深深的遗憾和失落。 最后,作者表达了自己愿意赴任边疆的想法,虽然这不是他原本的愿望,但为了国家的复兴,他愿意做出牺牲。这种无私的精神令人感动。 整首诗充满了对国家的热爱和对国家的期望,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的个人情感和决心。这首诗不仅展示了作者的才华和热情,也揭示了当时国家面临的困境和挑战,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