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明月入我牖》

明月入我牖,娟娟满衣裳。
惊风飘疏竹,凌乱舞清光。
静坐不能眠,稍知秋夜长。
却思古人书,探编开缥囊。
一读三四反,人远心茫茫。
投编出庭宇,回步影徜徉。
长空散白露,暗落点青黄。
肃肃晨气动,满地自为霜。
作品赏析
这首诗《明月入我牖,娟娟满衣裳。惊风飘疏竹,凌乱舞清光。》是一首描绘秋夜月光的诗,它以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生动地描绘了月夜的美丽和静谧。 首先,诗人通过“明月入我牖,娟娟满衣裳。”这句诗,表达了月光的柔和和满溢,仿佛月光充满了整个屋子,洒满了诗人的衣裳。这种描绘给人一种宁静、温馨的感觉,让人仿佛能感受到月光如水般的流动。 接着,“惊风飘疏竹,凌乱舞清光。”这句诗描绘了风动竹摇的景象,与月光舞动的清光相映成趣。诗人通过这种生动的描绘,将静态的月光转化为动态的画面,使得月光更加鲜活和富有生命力。 “静坐不能眠,稍知秋夜长。”这句诗表达了诗人独自静坐,无法入睡,感受着秋夜的漫长。这种描绘展现了秋夜的寂静和深远,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寥。 “却思古人书,探编开缥囊。”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阅读古籍的渴望,通过打开书袋打开书卷,探索其中的知识。这种描绘展现了诗人的求知欲和对知识的渴望,也体现了文化的价值和意义。 “一读三四反,人远心茫茫。”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反复阅读古籍,深入思考其中的意义,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距离的拉远,心中的思绪变得茫然无措。这种描绘展现了思考的深度和广度,也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距离的遥远对人的影响。 最后,“投编出庭宇,回步影徜徉。”这句诗描绘了诗人放下书卷,走出庭宇,回步时影子自由徜徉的情景。这种描绘展现了诗人的自由和无拘无束,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亲近和喜爱。 整首诗以秋夜月光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对自然的亲近。它不仅描绘了秋夜的美景,也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思考,具有深刻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
诗词关键字: 落点 出庭 长空
相关诗词
  • 1
    [唐]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2
    [唐]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 3
    [宋]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