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题步生所居》

君今移居涧水东,涧水暴涨侵近路。
尽取涧石成垣墙,生凿岸柳作桥柱。
结茅构屋十数间,取次面势分几处。
看山看水督耕耨,随意自在不计步。
到处或坐或偃息,尽有室庐庇风雨。
土床竹簟虽草草,已足自适奉寒暑。
窗下瓦榼漆生光,贳酒提携老无数。
客来安更问谁何,洒鱼拾蟹共烹煮。
青黄错杂出木盘,野蔌山蔬四时具。
久厌轻动踏市尘,未尝开口论世故。
究竟得意此最多,向老尤要知其趣。
一生遇事皆任真,仰首高风继巢许。
作品赏析
这首诗《君今移居涧水东》是一首赞美移居山野乡村生活的诗,表达了对诗人朋友移居涧水东后生活状态的欣赏和赞美。诗中通过对移居后环境、生活、情趣等多方面的描绘,展现了乡村生活的宁静、自由和诗意。 首联“君今移居涧水东,涧水暴涨侵近路。尽取涧石成垣墙,生凿岸柳作桥柱。”描绘了移居后的环境,涧水东边,水涨侵近路,于是取涧石筑成垣墙,生凿岸柳作桥柱。这体现了诗人朋友的决心和毅力,他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去打造一个适合自己的生活环境。 颔联“结茅构屋十数间,取次面势分几处。”进一步描绘了房屋的规模和位置,结茅构屋,数量虽不多,但分布得当,面势错落有致。这展现了诗人朋友对生活的精致追求,他愿意在简陋的条件下,创造出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 接下来的几联,诗人描绘了朋友在乡村的生活状态。“看山看水督耕耨,随意自在不计步。”他既欣赏山水,又监督耕种,随心所欲,不拘泥于计算步数。这体现了乡村生活的自由和自然,也表达了对朋友勤劳、自给自足品质的赞美。 “到处或坐或偃息,尽有室庐庇风雨。”无论何处,他都可以休息,室庐庇护着他免受风雨的侵袭。这进一步表达了乡村生活的安宁和舒适。 颈联“土床竹簟虽草草,已足自适奉寒暑。”描述了睡眠的床榻,虽然简陋,但足以在寒暑中舒适地生活。这体现了诗人朋友对生活的满足和自得。 尾联“向老尤要知其趣。”表达了诗人对老年人保持乐观、追求乐趣的赞美,这也是乡村生活给他的启示。 整首诗通过对移居乡村生活的描绘,展现了乡村生活的宁静、自由、舒适和自得。同时,也表达了对朋友勤劳、自给自足品质的赞美,以及对老年人保持乐观、追求乐趣的赞美。这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诗词关键字: 自适 生光 近路
相关诗词
  • 1
    [宋]
    我爱练湖春柳好,四十里围青玉城。
    平流中澄绿镜匣,远山旁卧翠虎横。
    黄林主人乐此地,瞰压湖面开以亭。
    常将醉目望野色,数曲老画谁家屏。
    山禽水鸟尽相识,飞入栏壁驯不惊。
    有时落照到波上,一眼万叠金鳞明。
    伊余与世既龃龉,奈此有地来归耕。
    回头把眼看市道,愁向尘埃著脚行。
  • 2
    [元]
    海棠开,谁家亭馆,依然旧标致。
    彩云深处。
    有半湿青红,画阑雕砌。
    繁英密蕊重重树。
    望中迷数里。
    似蜀锦、张成步障,石家徒僭侈。
    夜深把银烛高烧,有时更折向、铜瓶斜贮。
    微风度,朱唇似,迎人笑语。
    坡老、当年一见,何事在、天涯僧舍底。
    争似此、安排华屋,长相从富贵。
  • 3
    [宋]
    玲珑画阁入鸿冥,隐约鸿冥入太清。
    紫气氤氲随步去,青霞杳霭逐行旌。
    桃花浪透三山近,龟角屏高七朵横。
    解逐梅仙在尘世,谁知尘世有蓬瀛。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