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踏莎行·灯月交光》

灯月交光,笙簧递响。
繁华依旧升平样。
心期休卜紫姑神,文章曾照青藜杖。
歌落梁尘,酒摇鳞浪。
暂还南国同邀赏。
明年侍辇向端门,却瞻日表青霄上。
作品赏析
这首诗《灯月交光,笙簧递响。繁华依旧升平样。心期休卜紫姑神,文章曾照青藜杖。歌落梁尘,酒摇鳞浪。暂还南国同邀赏。明年侍辇向端门,却瞻日表青霄上。》是一首描绘了元宵佳节夜晚繁华景象的诗。它通过描绘灯会、笙簧、繁华升平、紫姑神、青藜杖等元素,展现了元宵节的热闹和欢乐。 首先,诗中提到了“灯月交光”,这是元宵节的典型景象,人们点灯笼、放花灯,让灯光与月光交相辉映,营造出一种神秘而浪漫的氛围。 “笙簧递响”则描绘了元宵夜晚的乐声,笙簧的声音在夜空中回荡,传递着节日的欢乐。 “繁华依旧升平样”一句,表达了作者对元宵节的繁华景象的赞美,同时也暗示了社会的安定和平静。 “心期休卜紫姑神,文章曾照青藜杖”这两句诗描绘了作者对元宵节的期待和愿望。紫姑神是古代传说中的一位神祇,作者希望自己的愿望能够实现;而“文章曾照青藜杖”则表达了作者对学问和才情的追求。 “歌落梁尘”和“酒摇鳞浪”两句诗,分别描绘了歌声和酒宴的热闹场面,进一步展现了元宵节的欢乐气氛。 最后,“暂还南国同邀赏”和“明年侍辇向端门”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明年的期待和祝愿,同时也暗示了作者对未来的规划和抱负。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元宵节的繁华景象和作者的期待和愿望,展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的关注和对未来的憧憬,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和文化价值。
诗词关键字: 文章
相关诗词
  • 1
    [宋]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 2
    [当代]
    造化无凭,人生易晓,请君试看钟和表。
    每天八万六千余,不停不退针尖秒。
    已去难追,未来难找,留它不住跟它跑。
    百年一样有仍无,谁能不自针尖老!
  • 3
    [当代]
    美誉留芳,臭名遗屁。
    千千万万书中记。
    张三李四是何人,一堆符号a加b。
    倘若当初,名非此字。
    流传又或生歧异。
    问他谁假复谁真,骨灰也自难为计。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