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泊湘江》
            
            
            
北风吹楚树,此地独先秋。 何事屈原恨,不随湘水流。 凉天生片月,竟夕伴孤舟。 一作南行客,无成空白头。              | 
             
            
             
             
                
            作品赏析
                
|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萧瑟的秋天景象,借助北风、楚树、孤舟等意象,表达了诗人独自在外漂泊的寂寥和愁绪。
首联“北风吹楚树,此地独先秋。”描绘了北风吹动楚地的树木,使得这个地方最先进入了秋天。通过“独先秋”一词,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时节更迭的敏感和孤独感。
颔联“何事屈原恨,不随湘水流。”引用了屈原的典故,表达了诗人的悲愤之情。屈原的恨意没有随着湘水流走,而诗人的愁绪也像屈原一样难以消散。
颈联“凉天生片月,竟夕伴孤舟。”描绘了凄凉的天空中出现了一轮孤月,整夜陪伴着诗人所乘的孤舟。这里的“片月”和“孤舟”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的孤独和无助。
尾联“一作南行客,无成空白头。”表达了诗人作为南行的旅客,一事无成,徒然白了头发的悲慨。这里的“空白头”一词,生动地表现了诗人的无奈和辛酸。
整首诗意境深远,通过对秋天景象的描绘和典故的运用,表达了诗人漂泊在外的孤独和愁绪,以及时光荏苒、一事无成的感慨。
 | 
             
创作背景
  
 《夜泊湘江》是唐代诗人于武陵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诗人的旅途遭遇和心境有关。于武陵在旅行中,夜泊湘江,面对湘江上的阴云和深夜的寂静,感受到了孤独和郁闷。同时,他可能也联想到了自己的处境和人生的坎坷,从而产生了创作的冲动。
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描绘湘江夜景和自己的感受,表达了对旅途寂寞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考。诗歌以湘江上的阴云和深夜的寂静为背景,营造了一种沉闷、压抑的氛围,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苦闷。
综上所述,《夜泊湘江》的创作背景与诗人的旅途遭遇和心境密切相关,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和命运的思考和感慨。
            
			
            
        
            
                相关诗词
                
 
 -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 
           
                        
                        
                        
                            
                            
                           洞房昨夜春风起,故人尚隔湘江水。
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
                        
                         
                        
                                                    
                         
            
    
 
 - 
           
                        
                        
                        
                            
                            
                           湘水无潮秋水阔,湘中月落行人发。
送人发,送人归,白蘋茫茫鹧鸪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