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千福寺昧轩》

何人指蒙昧,题作此轩名。
天理自昼夜,道心无晦明。
用当群物化,舍去一毛轻。
磊磊山前寺,时闻钟声声。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有哲理的诗,通过描绘自然和人生的道理,表达了作者对于天理、道心、万物和谐共处等理念的深深理解。 首联“何人指蒙昧,题作此轩名。”诗人以一种自问自答的方式,揭示了诗的主题——有人用“蒙昧”一词来指代不明事理的人,但作者却用题写的名字来表达对一种明理、通达的追求。这里的“天理”和“道心”都是指一种超越个人情感和欲望的真理,一种对世界和生命的深刻理解。 颔联“天理自昼夜,道心无晦明。”进一步阐述了这种昼夜无间的道心,它没有暗夜,没有白天,没有晦暗,没有光明,它是一种永恒的存在。这一联表达了道心超越时间和空间,无所不在,无所不能的特点。 接下来的两联“用当群物化,舍去一毛轻。”则进一步阐述了道心的应用——万物和谐共处,相互转化,就像一个大家庭一样。舍弃了一根毫毛,对于整体来说并没有什么影响。这表达了道心是一种包容、和谐、无我、无私的精神。 最后一联“磊磊山前寺,时闻钟声声。”以山前寺的钟声为背景,描绘了道心的宁静和深远。钟声回荡在山间,象征着道心的深远和永恒。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和人生的道理,表达了作者对于天理、道心、万物和谐共处等理念的深深理解。它以一种简洁而深刻的语言,引导读者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诗词关键字: 晦明 物化 舍去
相关诗词
  • 1
    [唐]
    多宝灭已久,莲华付吾师。
    宝塔凌太空,忽如涌出时。
    数年功不成,一志坚自持。
    明主亲梦见,世人今始知。
    千家献黄金,万匠磨琉璃。
    既空泰山木,亦罄天府赀。
    焚香如云屯,幡盖珊珊垂。
    悉窣神绕护,众魔不敢窥。
    作礼睹灵境,焚香方证疑。
    庶割区中缘,脱身恒在兹。
  • 2
    [宋]
    有宋乘炎运,于今迈百年。
    祖功虽不易,子圣自能传。
    宝历迎长至,神丘放大圜。
    录宫千福降,清庙一诚专。
    翠仗鉤陈下,青城斗极边。
    侧班回众弁,虚次待高烟。
    晦雾初宵断,晴云未晓鲜。
    天形何磊落,帝步变周旋。
    丽泽沾鱼鸟,休歌被管弦。
    欢声兼岳动,和气与春运。
    在昔开鸿业,斯民入化甄。
    监危常栗栗,受祉更乾乾。
    此日膺神策,孤臣老禁筵。
    愿将成命颂,独奏迩英前。
  • 3
    [宋]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