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闻道公庭白昼閒,更无夜犬吠江关。 一时戾气俱销尽,千载淳风顿使还。 但恐赐环来北阙,不容拄笏看西山。 只今汲直如公少,正赖忠言一犯颜。 |
| 这首诗的主题是赞扬公正和淳朴的道德风范。诗中描述了一个公庭的清闲,没有夜犬在江关之间吠叫,这象征着社会秩序和公正的恢复。同时,它也暗示了一个更好的道德风范的出现,这将会带来更长久的淳朴风气。 首联“闻道公庭白昼閒,更无夜犬吠江关。”描绘了一个公庭的清闲,没有夜犬在江关之间吠叫,这象征着公正和秩序。颔联“一时戾气俱销尽,千载淳风顿使还。”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公正和淳朴的风气,它消除了戾气,使千年的淳朴风气得以恢复。 颈联“但恐赐环来北阙,不容拄笏看西山。”表达了对公正和道德风范的深深担忧,即如果这种风气不能得到保护,那么西山之景就不可能被欣赏。这里,“赐环”是古代皇帝赐给臣下的一种信物,代表着升迁和荣誉,“拄笏看西山”则象征着对公正和道德风范的坚守。 尾联“只今汲直如公少,正赖忠言一犯颜。”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像公庭一样坚守道德风范的人的期待,他们应该敢于直言,坚持正义。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公庭的清闲和道德风范的恢复,表达了对公正和道德的深深敬仰和期待。它提醒我们,只有坚持公正和道德,才能实现真正的和谐与繁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