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送薛经》

多能未必有相知,况是东南义士稀。
京洛路长何日到,风尘依书化人衣。
作品赏析
这首诗的题目是《多能未必有相知,况是东南义士稀。京洛路长何日到,风尘依书化人衣。》,作者是唐代诗人刘禹锡。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对朋友和社会的思考。 首句“多能未必有相知,况是东南义士稀。”表达了作者对人与人之间关系复杂,知音难觅的感慨。这里的“多能”可以理解为多才多艺,然而,即使一个人再有能力,也不一定能找到一个能够真正理解他的人,尤其是在东南这样人流量大、社会风气较为复杂的地方,知音更是稀少。 第二句“况是东南义士稀”进一步强调了知音难求的主题,同时也暗示了作者对义士的赞赏和期待。这里的“义士”代表了那些有道德、有正义感、有担当的人,他们应该是社会中的主流,他们的稀少暗示了社会的某种缺失。 第三句“京洛路长何日到”转向了对社会的忧虑。作者可能是在感叹京城的道路漫长,何时才能到达。这里的“京洛”可以理解为京城,是政治、文化、经济中心,是人们向往的地方。作者可能是在表达对理想社会的渴望,或者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最后一句“风尘依书化人衣”则是对社会现实的描绘。作者可能是在说,在风尘仆仆的社会中,人们只能依靠书本知识来改变自己的命运。这句话表达了对知识的重视,同时也暗示了社会的艰难和不易。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表达作者对知音难求、义士稀少、社会艰难等问题的思考,展现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忧虑。同时,诗中也表达了对知识和改变命运的渴望,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诗词关键字: 义士 日到 风尘
相关诗词
  • 1
    [唐]
    辞家年已久,与子分偏深。
    易得相思泪,难为欲别心。
    孤云随浦口,几日到山阴。
    遥想兰亭下,清风满竹林。
  • 2
    [唐]
    佳句应无敌,贞心不有猜。
    惭为丈人行,怯见后生才。
    泛舸贪斜月,浮桡值早梅。
    绿杨新过雨,芳草待君来。
  • 3
    [唐]
    无媒嗟失路,有道亦乘流。
    客处不堪别,异乡应共愁。
    我生早孤贱,沦落居此州。
    风土至今忆,山河皆昔游。
    一从文章事,两京春复秋。
    君去问相识,几人今白头。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