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大理黄丞宗旦通判颍州》

曾随征虏出萧关,又案公田汝水湾。
南畝万箱增地利,西清三刻对天颜。
一麾通守彤襜贵,九棘凭刑赤笔闲,闾里欢迎旧從事,随车雨气自应还。
作品赏析
这首诗《曾随征虏出萧关,又案公田汝水湾。南畝万箱增地利,西清三刻对天颜。一麾通守彤襜贵,九棘凭刑赤笔闲,闾里欢迎旧從事,随车雨气自应还。》是一首对曾随征东将军出征边疆,后来又任职地方官员的诗人的赞美诗。 首联“曾随征虏出萧关,又案公田汝水湾。”诗人描述了这位官员的丰富经历,他曾随征东将军出征边疆,保卫国家安宁,后又任职地方,勤政爱民。萧关是古代边关要地,这里用它来象征边疆的险要之地。公田汝水湾则象征着和平宁静的地方。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这位官员的忠诚和勇敢的赞美。 “南畝万箱增地利,西清三刻对天颜。”颔联描绘了这位官员在地方任职时的政绩。他为地方带来了丰厚的利益,使万亩土地得到了更好的利用,增加了土地的产量。同时,他也得到了皇帝的信任和赞赏,得到了升迁的机会。三刻对天颜,形象地描绘了这位官员受到皇帝的重视和信任。 “一麾通守彤襜贵,九棘凭刑赤笔闲。”颈联进一步描述了这位官员的职务变化和权力提升。他被任命为通守,这是一种高级地方官职,地位尊贵。同时,他也得到了处理重大案件的机会,用赤笔批示案件,显示了他的权威和公正。 “闾里欢迎旧從事,随车雨气自应还。”尾联描绘了这位官员在地方上的声望和受欢迎的程度。他过去的从政经历使他在乡里得到了人们的欢迎和尊敬。同时,他也得到了皇帝的信任和重用,他的到来应该会给乡里带来更多的福祉和繁荣。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对一位忠诚、勇敢、勤政爱民、政绩卓著的地方官员的赞美之情。诗人通过丰富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将这位官员的形象塑造得栩栩如生,同时也表达了对这位官员的敬仰之情。
诗词关键字: 闾里 随车 地利
相关诗词
  • 1
    [宋]
    九衢多雨后,庭下草痕新。
    终拟持平手,来为折槛人。
    印开桐荫午,吟久烛花春。
    却恨无来客,分题寄所亲。
  • 2
    [明]
    溪南读书处,秋晚数经过。
    寒照隐城树,苍烟深壁萝。
    窗明山翠近,地静叶声多。
    丛桂空岩暮,徒怀招隐歌。
  • 3
    [明]
    生绢丈许画者谁,石田老人今画师。
    年来都下家家有,此幅吾知出亲手。
    笔意纵横信所之,夹岸翛然已疏柳。
    溪阴欲渡无舟楫,万杙成桥远相接。
    何处诗人跨瘦<马蒙>,破帽欹风粘落叶。
    两山对峙开高关,谽谺梵宇容千间。
    半空丹雘势突兀,雪窦天台真等闲。
    老人昔共游虞山,此景仿佛曾跻攀。
    昆湖荡漾临几席,水绕渔庄凡几湾。
    京华十年走尘土,看画分明能破颜。
    山林在望鸟飞倦,春到江南吾欲还。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