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无著有还玉涧之意作诗留之》

淮山谁言鲺滞人,少雁求群正如许。
先生掉头嗟奚为。
要著行缠抱琴去世。
径须折折楖栗杖,吾曹穷措有妙处。
时时携钵过桥来,白头看打僧伽鼓。
作品赏析
这首诗是关于一位隐居山林、不问世事、独自弹琴的诗人的描绘。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赏析: 首先,“淮山谁言鲺滞人,少雁求群正如许”两句诗,诗人用“淮山”作为隐居地的象征,描绘出诗人所处的环境,同时也暗示了诗人的心境——他似乎被困在山中,像被“鲺滞”一样无法解脱。然而,他并不像那些急于寻找同伴的大雁那样,急于融入世俗的纷扰。 “先生掉头嗟奚为。要著行缠抱琴去世。”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他摇头叹息,似乎在思考着什么,也许是在思考自己的归宿。他决定要带着琴,穿着行缠(一种修行者的服饰),走向生命的尽头。这表明他决心要过一种与众不同的生活,不随波逐流,不追求世俗的成功和名利。 “径须折折楖栗杖,吾曹穷措有妙处。”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他认为,尽管我们生活贫穷困顿,但只要我们坚持自己的信念,就能找到生活的妙处。这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也是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最后,“时时携钵过桥来,白头看打僧伽鼓。”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的日常生活。他经常带着钵(一种盛食物的容器)走过桥去,也许是在向当地的僧人乞食。他年老时,依然坚持打僧伽鼓(一种佛教乐器),这表明他对佛教的信仰和坚持。 总的来说,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居山林、不问世事、独自弹琴的诗人形象,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以及对佛教的信仰和坚持。这首诗充满了对生活的哲理思考和对人生的独特见解,是一首富有深意的佳作。
诗词关键字: 淮山 妙处 折折
相关诗词
  • 1
    [现代]
    两阕新词,毛唱柳和,诵之意飘。
    想豪情盖世,雄风浩浩。
    诗怀如海,怒浪滔滔。
    政暇论文,文余问政,妙句拈来着眼高。
    倾心甚,看回天身手,绝代风骚。
    山河齐鲁多娇,看霁雪初明泰岱腰。
    正辽东鹤舞,涤瑕荡垢。
    江淮斤运,砌玉浮雕。
    池冻铺银,麦苗露翠,冬尽春来兴倍饶。
    齐欢喜,待桃红柳绿,放眼明朝。
  • 2
    [唐]
    越人遗我剡溪茗,采得金牙爨金鼎。
    素瓷雪色缥沫香,何似诸仙琼蕊浆。
    一饮涤昏寐,情来朗爽满天地。
    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
    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
    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饮酒多自欺。
    愁看毕卓瓮间夜,笑向陶潜篱下时。
    崔侯啜之意不已,狂歌一曲惊人耳。
    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
  • 3
    [宋]
    翰林以谪流夜郎,我亦何为涉此境。
    生平山水债未了,宦游直度桂州岭。
    牂牁江绕古融城,拂拭冠缨照清影。
    举头忽见真仙岩,盘空攫拿势驰骋。
    天教刻削无遗巧,不知斤斧谁手秉。
    吻如蚀月丑虾蟆,枵腹穹窿宽一顷。
    尸居龙见柱下史,宴坐似说常清静。
    贯空石涧飞惊湍,两岸峡束垂机穽。
    兹晨邂逅得胜践,身到中间发深省。
    青牛昔过函谷关,我陪五老曾造请。
    依然一念浩劫初,堕在尘埃官独冷。
    童儿徐甲今何所,朝从南箕暮东井。
    当时与我极绸缪,默而祷之意相领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