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古边卒思归》

有田不得耕,身卧辽阳城。
梦中稻花香,觉后战血腥。
汉武在深殿,唯思廓寰瀛。
中原半烽火,比屋皆点行。
边土无膏腴,闲地何必争。
徒令执耒者,刀下死纵横。
作品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战乱时代的悲惨景象,通过鲜明的对比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人民的苦难和无奈。诗的开头两句“有田不得耕,身卧辽阳城”,直接展现了战乱对普通人生活的破坏,即使有田也无法耕种,只能躺在辽阳城的战场上。 “梦中稻花香,觉后战血腥”这两句,通过鲜明的对比,表达了人们对于和平生活的向往和现实的残酷。梦中是稻花的香气,醒来却是战场的血腥,这种反差更加强化了战争的残酷。 “汉武在深殿,唯思廓寰瀛”这两句,以汉武帝为例,批评了那些远离战场,只知扩张领土的统治者。他们在深宫中安享太平,却忽视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 “中原半烽火,比屋皆点行”这两句,形象地描绘了战争遍布中原,家家户户都被征召上战场的悲惨景象。 “边土无膏腴,闲地何必争”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战争原因的深深疑惑,边疆的土地并不肥沃,为何还要争夺这些无用的土地呢? 最后的“徒令执耒者,刀下死纵横”两句,以悲愤的语气谴责了战争的罪恶,那些原本应该握着农具耕作的人,却在战场上死于刀枪之下。 整首诗以生动的语言和鲜明的画面,展示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民的苦难,对统治者的贪婪和无知进行了无情的批判,展现了诗人深深的反战情绪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古边卒思归》是唐朝诗人司马扎的一首诗,描写了边疆士兵思念家乡,渴望归家的心情。其创作背景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 社会历史背景:唐朝时期,国力强盛,边境经常与周边民族发生战争,因此边疆士兵的生活十分艰苦。长期戍守边疆,远离家乡,使得士兵们思乡之情愈发浓烈。 2. 人文关怀:司马扎作为诗人,对边疆士兵的生活和心情有着深刻的理解和同情。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士兵们思乡之情的关注和理解。 综上所述,《古边卒思归》的创作背景主要源于唐朝时期的社会历史背景和诗人司马扎的人文关怀。
诗词关键字: 膏腴 中稻 烽火
相关诗词
  • 1
    [清]
    凭山俯海古边州,旆影翻飞见戍楼。
    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
  • 2
    [宋]
    大历开真主,群雄控六飞。
    山河千载业,天地一戎衣。
    复古边疆定,销兵圣母归。
    依然兴礼乐,文武遍郊畿。
  • 3
    [唐]
    黄河九曲流,缭绕古边州。
    鸣雁飞初夜,羌胡正晚秋。
    凄凉金管思,迢递玉人愁。
    七叶推多庆,须怀杀敌忧。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