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鹊桥巧雾随风远》
鹊桥巧雾随风远。 蟾宫皓影凝空满。 一点寿星明。 祥光彻太清。 周公天子传。 礼乐新封鲁。 功业焕旗常。 钧天侍玉皇。 |
作品赏析
|
这是一首优美的诗,充满了浓厚的祥和、颂扬的气氛。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联“鹊桥巧雾随风远,蟾宫皓影凝空满”描绘了美丽的天宫景象,用鹊桥和蟾宫两个元素,把读者带入了神奇而缥缈的仙境。鹊桥在巧雾中随风远去,给人一种若隐若现、梦幻般的感觉。蟾宫的皓影凝满天空,又增添了几分清朗和宁静。
颔联“一点寿星明,祥光彻太清”进一步展现了天空的奇景。明亮的寿星在天空中闪耀,给人带来长寿和吉祥的预兆。同时,祥光彻太清,也象征着天地间的祥和与安宁。
颈联“周公天子传,礼乐新封鲁”运用了历史典故。周公,姬姓名旦,周武王姬发的亲弟弟。西周的开国重臣,古代中国的一位非常重要的政治家、教育家,在儒家文化中是德行之典范。这里提及周公,意在表达一种尊崇和敬仰之情。
尾联“功业焕旗常,钧天侍玉皇”又回到了天宫的景象,意在表达功业昭彰,荣耀非凡。钧天侍玉皇,更加突显了天上的祥和与繁荣。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天宫的美丽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周公的敬仰和对功业的赞美。同时,通过描绘天宫的和谐景象,也寓意着对人间的和平、繁荣的期望。
|
创作背景
《菩萨蛮·鹊桥巧雾随风远》是宋朝诗人赵善括的一首词。这首词描述的是七夕之夜的景色,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一个幽静、神秘的夜晚。词中提到的“鹊桥”,“巧雾”等元素,都与中国的传统七夕节有关,七夕节又称乞巧节,是中国传统的爱情节日,牛郎织女的传说在这一天被反复讲述。
创作背景上,词人可能是在七夕之夜,看到天空中的星星和月亮,被周围的景色所感染,产生了丰富的想象,于是写下了这首词。词人借助鹊桥、巧雾等意象,表达了对爱情和生活的美好向往。
以上内容仅为网络搜索结果,具体创作背景可能还需要查阅更多的文献资料进一步了解。
相关诗词
-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度 通:渡)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
相见稀,相忆久,眉浅澹烟如柳。
垂翠幕,结同心,待郎熏绣衾。
城上月,白如雪,蝉鬓美人愁绝。
宫树暗,鹊桥横,玉签初报明。
-
届征途,携书剑,迢迢匹马东去。
惨离怀,嗟少年易分难聚。
佳人方恁缱绻,便忍分鸳侣。
当媚景,算密意幽欢,尽成轻负。
此际寸肠万绪。
惨愁颜、断魂无语。
和泪眼、片时几番回顾。
伤心脉脉谁诉。
但黯然凝伫。
暮烟寒雨。
望秦楼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