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发于湖》

断岸收潢潦,苍烟出翠微。
众帆争鹁港,孤塔认枭矶。
万事皆前定,重来悟昨非。
此身縻薄爵,何处避危机。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富含哲理的诗,通过生动的景色描绘和深沉的内心独白,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理解和对未来的探寻。 首联“断岸收潢潦,苍烟出翠微。”描绘了江边断崖收敛着积水,苍茫的烟雾从翠绿的山脚升腾而出的景象,既展现出一种自然景色的美,又象征着生活的起伏不定。 颔联“众帆争鹁港,孤塔认枭矶。”以众帆争渡和孤塔屹立的景象,形象地展示了人生的纷争和孤独。这里的“争”字生动地描绘了帆船在港口竞相出发的场景,而“孤塔”则象征着坚定和独立。 颈联“万事皆前定,重来悟昨非。”表达了作者对于命运的理解,认为万事都是预先注定的,重新审视过去,能够明白曾经的错误。这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刻反思和对未来的期待。 尾联“此身縻薄爵,何处避危机。”则是作者对于自身处境的理解,虽然身份卑微,但却无处可以逃避生活的危机。这既表达了作者的无奈,也体现出他勇敢面对生活的决心。 整首诗通过深入的哲理思考和生动的景象描绘,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理解和对未来的探寻,表达了作者在人生旅途中的感悟和追求。
创作背景
《发于湖》是宋代诗人李兼的一首诗,其创作背景与宋代的社会历史环境以及李兼个人的生活经历密切相关。 宋代是一个文化繁荣、经济发达但政治动荡的时代。在这个时期,诗人们常常通过诗歌来表达对自然、人生、社会等的感悟和思考。李兼作为宋代的诗人,其诗歌也受到了时代的影响。 《发于湖》这首诗具体创作背景可能与李兼游览发于湖时的所见所感有关。发于湖是一个美丽而神秘的地方,湖光山色可能激发了李兼的创作灵感。同时,李兼在游览过程中,也可能对自然、人生等有了更深的体悟,于是将这些感悟融入到诗歌创作中。 总之,《发于湖》的创作背景是李兼在特定时代背景和个人经历下,对自然、人生等的感悟和思考的艺术表达。
诗词关键字: 万事 危机
相关诗词
  • 1
    [唐]
    常忧到老都无子,何况新生又是儿。
    阴德自然宜有庆,皇天可得道无知。
    [于公阴德.其后蕃昌。
    皇天无知,伯道无儿。
    ]一园水竹今为主,百卷文章更付谁。
    [微之履信新居多水竹也。
    微之文集凡一百卷。
    ]莫虑鹓雏无浴处,即应重入凤凰池。
    五十八翁方有后,静思堪喜亦堪嗟。
    一珠甚小还惭蚌,八子虽多不羡鸦。
    秋月晚生丹桂实,春风新长紫兰芽。
    持杯祝愿无他语,慎勿顽愚似汝爷。
  • 2
    [宋]
    历山岩岩,虞舜宅焉。
    虞舜徂矣,其神在天。
    其德在人,其物在泉。
    神不可亲,德用不知。
    有冽斯泉,下民是祗。
    泉流无疆,有永我思。
    源发于山,施于北河。
    播于中逵,汇为澄波。
    有鳖与鱼,有菱与荷。
    蕴毒是泄,污浊以流。
    埃壒消亡,风火灭收。
    丛木敷荣,劳者所休。
    谁为旱灾,靡物不伤。
    天地耗竭,泉亦沦亡。
    民咸不宁,曰不享耶。
    时雨既澍,百谷既登。
    有流泫然,弥坎而升。
    沟洫满盈,虾黾沸腾。
    匪泉实
  • 3
    [明]
    青阳俶载,白日孔昭。
    草生于野,华发于条。
    随气成形,或蕊或翘。
    眷眷兴怀,中心飘遥麦有雉雊,藻有跳。
    嘤鸣在树,磬管箫《韶》。
    驾言出游,以犹以陶。
    皤不可髫,箨不可夭。
    自非松柏,不能后雕。
    来者弗畏,往者其消。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