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杂兴二百首》
艳杏夭桃日夜忙,雨馀啼损不成妆。 元戎和气春风似,又引笙歌看海棠。 |
作品赏析
|
这首诗的主题是欣赏春天盛开的海棠花。首句“艳杏夭桃日夜忙”中,诗人用“艳杏”和“夭桃”这两个比喻来描绘海棠的美丽,同时也暗示了海棠花在春天盛开时的繁盛景象。第二句“雨馀啼损不成妆”则描绘了雨后海棠的娇弱之美,雨后的海棠花瓣上带着晶莹的水珠,更显得娇嫩欲滴,而“啼损”二字则表达了海棠在风雨中的无助和凄凉。
第三句“元戎和气春风似”中,“元戎”指的是主将,“和气春风似”则描绘了主将的温和态度,这也为海棠花的娇弱之美增添了一抹温暖的色彩。第四句“又引笙歌看海棠”则描绘了军队中的人们在欣赏海棠花的场景,笙歌四起,一片欢乐祥和的气氛,进一步突出了海棠花的美丽和春天的生机勃勃。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细腻的描绘和优美的语言,展现了海棠花的娇嫩、美丽和春天的生机勃勃,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敬畏。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战争与和平、强大与柔美、阳刚与阴柔的对比,使得诗歌的主题更加丰富和深刻。
|
创作背景
《金陵杂兴二百首》是宋代诗人苏泂创作的一组诗歌,这些诗歌以金陵(今南京)为背景,描绘了当地的风土人情、历史遗迹以及诗人的感怀与思考。这组诗歌的创作背景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
1. 地理环境:金陵地处长江下游,是江南地区的重要城市,自古以来就是文化繁荣、经济发达的地方。诗人苏泂在这里生活,深受江南水乡风光的熏陶,因此产生了创作这组诗歌的灵感。
2. 历史背景:金陵是六朝古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诗人通过对历史遗迹的描绘,表达了对过去辉煌历史的缅怀与感慨。
3. 个人经历:苏泂本人在金陵生活多年,对这座城市有着深厚的感情。他的诗歌中既有对现实生活的描绘,也有对个人遭遇和心境的表达。
综上所述,《金陵杂兴二百首》的创作背景与地理环境、历史背景以及诗人个人的经历密切相关。这组诗歌以金陵为背景,融合了诗人的感怀与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相关诗词
-
尽说彭门新半刾,昆吾剸玉如泥。
功名余事不须为。
才情诗里见,风味酒边知。
好在阿咸同老也,青云往岁心期。
千钟百首兴来时。
伯伦从妇劝,元亮信儿痴。
-
轻风湿湿树斑斑,燕乳鸠鸣春又残。
门巷狭斜无不到,有何人似柳花閒。
-
城上黄花散漫生,溪头绿树忽阴成。
浓春自欲烘人醉,却忆秋风一味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