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茅》

楚甸供王日,衡阳入贡年。
麏包青野外,鸱啸绮楹前。
尧帝成茨罢,殷汤祭雨旋。
方期大君锡,不惧小巫捐。
作品赏析
这首诗《楚甸供王日,衡阳入贡年》是一首描绘古代中国宫廷贡品和赞美古代君王仁政的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联“楚甸供王日,衡阳入贡年”,诗人以楚国和衡阳的特产,描绘出古代中国宫廷贡品的丰富和贡赋的繁荣。楚甸,指的是楚国的土地产物,供王日,可能是指古代帝王祭祀的仪式。衡阳入贡年,则是指衡阳的特产进入宫廷作为贡品。这两句诗描绘了古代中国宫廷生活的繁华和丰富。 颔联“麏包青野外,鸱啸绮楹前”,诗人进一步描绘了宫廷中的景象。麏包青野外,描述了宫廷外田野上的青草麕麕(成群)的景象,暗示了宫廷周围的自然环境的优美和和谐。鸱啸绮楹前,则描绘了宫廷内华丽建筑前的鸱鸟在鸣叫的景象,暗示了宫廷建筑的宏伟和华丽。 颈联“尧帝成茨罢,殷汤祭雨旋”,诗人引用了古代君王的典故,赞扬了古代君王的仁政。成茨,指的是尧帝时的祭祀仪式,祭雨旋,则是指殷汤时祭雨消灾的仪式。这两句诗暗示了古代君王的仁政体现在对天地的敬畏和祭祀上。 尾联“方期大君锡,不惧小巫捐”,诗人表达了对古代君王的期望,希望君王能够继续施行仁政,不惧怕小巫的威胁。方期大君锡,表达了诗人对君王的期望和信任,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小巫行为的鄙视和不屑。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古代中国宫廷贡品和赞美古代君王仁政,表达了诗人对古代社会的向往和对君王的信任。同时,诗中也流露出对小巫行为的鄙视和不屑,体现了诗人对公正、仁政的追求和对权力的敬畏。
诗词关键字:
相关诗词
  • 1
    [唐]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
    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 2
    [宋]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 3
    [魏晋]
    清晨闻叩门,倒裳往自开。
    问子为谁欤,田父有好怀。
    壶浆远见候,疑我与时乖:“褴缕茅檐下,未足为高栖。
    一世皆尚同,愿君汩其泥。
    ”“深感父老言,禀气寡所谐。
    纡辔诚可学,违己讵非迷!
    且共欢此饮,吾驾不可回。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