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答柳柳州食虾蟆》

虾蟆虽水居,水特变形貌。
强号为蛙哈,于实无所校。
虽然两股长,其奈脊皴皰。
跳踯虽云高,意不离泞淖。
鸣声相呼和,无理只取闹。
周公所不堪,洒灰垂典教。
我弃愁海滨,恒愿眠不觉。
叵堪朋类多,沸耳作惊爆。
端能败笙磬,仍工乱学校。
虽蒙勾践礼,竟不闻报效。
大战元鼎年,孰强孰败桡。
居然当鼎味,岂不辱钓罩。
余初不下喉,近亦能稍稍。
常惧染蛮夷,失平生好乐。
而君复何为,甘食比豢豹。
猎较务同俗,全身斯为孝。
哀哉思虑深,未见许回棹。
作品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通过对虾蟆的描绘和议论,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首先,诗中描绘虾蟆居住在水中,但它的外表形态却发生了变化,被强名为蛙哈,实际上与蛙并无关系。虾蟆虽然有两股长,但脊背上有皴皰,跳踯虽高,却离不开泞淖的环境。虾蟆的鸣声互相呼应,但它们的叫声无理只会带来吵闹,这是对虾蟆生活状态的揭示。 接着,诗人借虾蟆讽喻现实社会中的一些人。他们虽然身在高位,但行为却无理取闹,只会制造混乱。他们虽然受到礼遇,却并不懂得回报。在战乱年代,他们谁强谁弱,谁胜谁负,却无法分辨。他们如同虾蟆当鼎味,有辱身份。 然后,诗人反思自己曾经对虾蟆的厌恶,但现在能够逐渐接受它。他害怕自己会像虾蟆一样,因为被蛮夷所染而失去平生的好乐。这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社会的忧虑。 最后,诗人对君子的行为提出质疑。他为何甘愿吃比豢豹更恶心的食物?为何要追求同俗的猎较,而忽视自身的价值?他哀叹自己没有许回棹,无法摆脱这种困境。 整首诗充满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社会的忧虑,通过虾蟆这一形象,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悟和对社会的批判。这首诗的哲理深刻,语言简练,富有韵味,是一首值得品读的佳作。
诗词关键字: 虾蟆 取闹 蛮夷
相关诗词
  • 1
    [唐]
    何处无今夕,岂期在海头。
    贾客不爱月,婵娟闲沧洲。
    浩然伤岁华,独望湖边楼。
    烟岛青历历,蓝田白悠悠。
    谁无破镜期,繄我信虚舟?
    谁无桂枝念,繄我方摧輈?
    始见弯环春,又逢团圆秋。
    莫厌绫扇夕,百年多银钩。
    金盘谁雕镌,玉窟难冥搜。
    重轮运时节,三五不自由。
    疑抛云上锅,欲搂天边球。
    孀居应寒冷,捣药青冥愁。
    兔子树下蹲,虾蟆池中游。
    如何名金波,不共水东流。
    天花辟膻腥,野云无边陬。
    蚌蛤乘大运,含珠相对酬。
    夜鹊思南乡,露华清东瓯。
    百宝安可觑,老龙锁深湫。
    究究如
  • 2
    [宋]
    霖霪大雨,害远大晴。
    虾蟆啼,蚯吲鸣,古佛不曾过去,发挥金刚眼睛。
    咄,葛藤葛藤。
  • 3
    [唐]
    东海出明月,清明照毫发。
    朱弦初罢弹,金兔正奇绝。
    三五与二八,此时光满时。
    颇奈虾蟆儿,吞我芳桂枝。
    我爱明镜洁,尔乃痕翳之。
    尔且无六翮,焉得升天涯。
    方寸有白刃,无由扬清辉。
    如何万里光,遭尔小物欺。
    却吐天汉中,良久素魄微。
    日月尚如此,人情良可知。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