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和陈莹中了斋自警六绝》

八荒同宇混车书,一视那知更有渠。
凭轼自应由砥道,径蹊无处问归与。
作品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文化交流与天下大同的诗,它以宽广的视野和深远的思考,展示了古代人们对人类社会的理想和追求。 首先,诗中提到的“八荒同宇”,是对世界的一种理想化描述,表达了诗人对世界大同、四海一家的理想。这里的“宇”可以理解为宇宙,即整个世界,而“八荒”则代表了世界的各个方向,象征着世界的广阔无垠。诗人用“同宇”来形容这个理想的世界,表达了世界各地的文化、人民应该像宇宙中的星辰一样,相互照耀,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 “八荒同宇混车书”一句,描绘了文化交流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文化交流的重视。车书,即车辆之书,泛指各国的文字,这里借指各种文化。诗人认为,各种文化应该像车辆一样混杂在一起,相互交流,相互影响,共同发展。而“混车书”则表达了这种文化交流的广度和深度,即各种文化之间的交流应该是无障碍的,没有隔阂的。 “一视那知更有渠”,表达了诗人对平等对待所有文化的期望。这里的“一视”是指平等对待,不分高低贵贱;而“那知更有渠”则表达了诗人对这种平等对待的期望和追求。诗人认为,在文化交流中,应该抛弃偏见和歧视,以平等的心态对待各种文化,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文化交流的意义。 最后,“凭轼自应由砥道,径蹊无处问归与”,表达了诗人对文化交流的信心和期待。这里的“凭轼”可以理解为依靠道路和规则,即遵循一定的规则和准则进行文化交流;“自应”则表达了这种信心和期待是理所当然的;“径蹊无处问归与”则表达了诗人对文化交流的乐观态度,认为在遵循规则和准则的基础上,各种文化之间的交流会越来越顺畅,越来越广泛。 总的来说,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世界大同、文化交流、平等对待、和谐共处的理想世界。诗人通过对这个理想的描绘和阐述,表达了自己对人类社会的理想和追求,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人类文明的高度期待和重视。这首诗对于我们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文明进步具有重要示意义。
创作背景
《和陈莹中了斋自警六绝》是宋朝诗人杨时所作的一组诗。这六首诗是作为对陈莹中的答复和警示而创作的。陈莹中是一位学者和官员,杨时通过这组诗表达了对陈莹中的劝诫和鼓励,旨在提醒他保持清廉自持,勤勉为政,同时也表达了对时政的关切和对道德沦丧、世风日下的忧虑。这些诗反映了杨时对社会风气和官场腐败问题的深刻思考和关注,体现了他的清廉自持和高尚品德。
诗词关键字:
相关诗词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