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
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分类标签: 友情诗
作品赏析
李白于天宝三载(744)被诏许还乡,驱出朝廷后,在洛阳与杜甫相识,两人一见如故,来往密切。天宝四载,李杜重逢,同游齐鲁。深秋,杜甫西去长安,李白再游江东,两人在鲁郡东石门分手,临行时李白写了这首送别诗。题中的“二”,是杜甫的排行。
  “醉别复几日”,没有几天便要离别了,那就痛快地一醉而别吧!两位大诗人在即将分手的日子里舍不得离开。“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鲁郡一带的名胜古迹,亭台楼阁几乎都登临游览遍了,“登临遍池台”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李白多么盼望这次分别后还能再次重会,同游痛饮:“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石门,山名,在山东曲阜东北,是一座风景秀丽的山峦,山有寺院,泉水潺潺,李杜经常在这幽雅隐逸的胜地游览。这两句诗也就是杜甫所说的“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的意思。“重有金樽开”这一“重”字,热烈地表达了李白希望重逢欢叙的迫切心情;又说明他们生活中有共同的乐趣,富有浓烈的生活气息,读来令人感到亲切。
  李杜同嗜酒,同爱游山玩水。他们是在秋高气爽、风景迷人的情景中分别的:“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这里形容词“明”用如动词,赋予静态的自然色彩以运动感。不说徂徕山色本身如何青绿,而说苍绿色彩主动有意地映照徂徕山,和王安石的诗句“两山排闼送青来”(《书湖阴先生壁》)所采用的拟人化手法相似,这就把山色写活,显得生气勃勃而富有气势。“明”字是这句诗的“诗眼”,写得传神而生动。在这山青水秀、风景如画的背景中,两个知心朋友在难舍难分,依依惜别:“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好友离别,仿佛转蓬随风飞舞,各自飘零远逝,令人难过。语言不易表达情怀,言有尽而意无穷,那么,就倾尽手中杯,以酒抒怀,来一个醉别吧!感情是多么豪迈而爽朗。结句干脆有力,李白对杜甫的深厚友情,不言而喻而又倾吐无遗。
  这首送别诗以“醉别”开始,干杯结束,首尾呼应,一气呵成,充满豪放不羁和乐观开朗的感情,给人以鼓舞和希望而毫无缠绵哀伤的情调。诗中的山水形象,隽美秀丽,明媚动人,自然美与人情美--真挚的友情,互相衬托;纯洁无邪、胸怀坦荡的友谊和清澄的泗水秋波、明净的徂徕山色交相辉映,景中寓情,情随景现,给人以深刻的美感享受。这首诗以情动人,以美感人,充满诗情画意,是脍炙人口的佳作。
  

(何国治)
诗词关键字: 登临 秋波
相关诗词
  • 1
    [唐]
    漆灰骨末丹水沙,凄凄古血生铜花。
    白翎金竿雨中尽,直余三脊残狼牙。
    我寻平原乘两马,驿东石田蒿坞下。
    风长日短星萧萧,黑旗云湿悬空夜。
    左魂右魄啼肌瘦,酪瓶倒尽将羊炙。
    虫栖雁病芦笋红,回风送客吹阴火。
    访古汍澜收断镞,折锋赤璺曾刿肉。
    南陌东城马上儿,劝我将金换簝竹。
  • 2
    [宋]
    老去能逢几个春,今年春事不关人。
    红千紫百何曾梦,厌尾桐花也作尘。
  • 3
    [元]
    庐山根盘几百里,屏风九叠开画图。
    浮岚吐秀挹南斗,黛色眇眇来青湖。
    山西石门翠如刷,山东石镜大如月。
    三梁倒挂银河疏,六月飞花洒寒雪。
    春风锦绣花玲珑,彩云盘结摩霄宫。
    凉回紫极竹声远,红尘不到金芙蓉。
    我昔曾穿谢公屐,散策曾寻谢公迹。
    微风弄景松桧鸣,微雨弄晴瑶草碧。
    重峦叠嶂烟凄迷,剥苔扫碧寻古题。
    兴阑回首不知处,落花流水孤猿啼。
    君作庐山游揽结,庐山秀拂拭双瞳。
    人细看莲花漏?
    转首白云如雪飞。
    庐山面目非当时,归来旧事不须问,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