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夫子门前数仞墙,每经过处忆游梁。 路从青琐无因见,恩在丹心不可忘。 未必便为谗口隔,只应贪草谏书忙。 别来愁悴知多少,两度槐花马上黄。  | 
| 这首诗《夫子门前数仞墙,每经过处忆游梁。路从青琐无因见,恩在丹心不可忘。未必便为谗口隔,只应贪草谏书忙。别来愁悴知多少,两度槐花马上黄》是作者在经过孔子的弟子颜回的故居时所作,表达了对颜回的同情和对当时社会的不满。 首联“夫子门前数仞墙,每经过处忆游梁。”诗人描绘了孔子的弟子颜回的故居,门前有高高的墙垣,给人一种庄重肃穆的感觉。诗人每次经过这里都会想起曾经与颜回一起游学梁国的日子,表现出对颜回的怀念之情。 颔联“路从青琐无因见,恩在丹心不可忘。”诗人表达了自己未能进入朝廷为官的遗憾,同时也表达了对朝廷的感激之情。这里,“青琐”象征着朝廷,“恩在丹心”则表达了诗人对朝廷的感激和忠诚。 颈联“未必便为谗口隔,只应贪草谏书忙。”诗人用颜回的事迹来比喻自己,表达了自己对于直言进谏的执着和对于谗言的担忧。这里,“谗口”象征着小人陷害忠良的行为,“贪草谏书”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大事的关心和忠诚。 尾联“别来愁悴知多少,两度槐花马上黄。”诗人通过描述自己再次经过颜回故居时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于时光流逝、岁月蹉跎的感慨和对颜回的同情。这里,“两度槐花马上黄”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岁月的无情,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忧虑。 整首诗通过对颜回故居的描绘和对颜回事迹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于忠臣进谏的执着、对于朝廷的感激、对于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未来的忧虑。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小人的憎恶和对社会现实的无奈。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