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桐花》

春令有常候,清明桐始发。
何此巴峡中,桐花开十月?
岂伊物理变?
信是土宜别。
地气反寒暄,天时倒生杀。
草木坚强物,所禀固难夺。
风候一参差,荣枯遂乖剌。
况吾北人性,不耐南方热。
强羸寿夭间,安得依时节?
作品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巴峡的特殊气候现象,并从中引出了对自然规律和人类适应环境的深入思考。 首句“春令有常候,清明桐始发”,诗人以清明时节桐树开花描述春天的到来,象征着生命的勃发和勃勃生机。而诗中的“有常候”则暗示了自然规律的不可违抗。 “何此巴峡中,桐花开十月”?在巴峡这样的地方,人们可能会认为桐花应该是在春季才开放的,但在这里,桐花却在十月盛开,这无疑是一个奇特的景象。诗人通过这样的描绘,引发了读者对自然现象的思考。 “岂伊物理变?信是土宜别。”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他认为这不是物理的变化,而是土地的适宜性不同。每一片土地,都有它独特的气候和物产,这是大自然赋予的特性。 “地气反寒暄,天时倒生杀。”这里诗人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自然现象,即地气有时会逆转其原本的性质,带来反常的寒暄(即极热与极寒)天气,这是天时的无常和无法预测。 “草木坚强物,所禀固难夺。”这是诗人对所有生命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即使在恶劣的环境下,草木也能保持其本色,这是自然的法则,也是生命的真谛。 “风候一参差,荣枯遂乖剌。”这里的“参差”和“乖剌”是诗人的巧妙用词,形象地描绘了气候的多样性,使得草木的荣枯也变得错综复杂。 最后,“况吾北人性,不耐南方热。”诗人以自己的经历为例,进一步强调了不同地区、不同气候条件下生命的适应性。这也提醒我们,我们应该尊重并适应不同的环境,顺应自然规律。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巴峡的特殊气候现象,并从中引出了对自然规律和人类适应环境的深入思考。诗人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十分出色,使得这首诗既有深度又富有趣味性。
诗词关键字: 土宜 地气 参差
相关诗词
  • 1
    [宋]
    争挽桐花两鬓垂。
    小妆弄影照清池。
    出帘踏袜趁蜂儿。
    跳脱添金双腕重,琵琶拨尽四弦悲。
    夜寒谁肯剪春衣。
  • 2
    [明]
    平昌四见碧桐花,一睡三餐两放衙。
    也有云山开百里,都无城郭凑千家。
    长桥夜月歌携酒,僻坞春风唱采茶。
    即事便成彭泽里,何须归去说桑麻。
    ¤
  • 3
    [唐]
    上巳馀风景,芳辰集远坰。
    彩舟浮泛荡,绣毂下娉婷。
    林树回葱蒨,笙歌入杳冥。
    湖光迷翡翠,草色醉蜻蜓。
    鸟弄桐花日,鱼翻谷雨萍。
    从今留胜会,谁看画兰亭。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