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日射》

日射纱窗风撼扉,香罗拭手春事违。
回廊四合掩寂寞,碧鹦鹉对红蔷薇。
分类标签: 闺怨诗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闺情诗。题目“日射”系取篇首二字为题,实际上就是一种无题诗。
整首诗写一个贵家女子居住的院落。首句“日射纱窗风撼扉”,写暮春早晨的阳光照射在纱窗上,透人闺室,温煦的春风轻轻地撼动着门扉。旭日晴光和春风送来了春天的信息,使人联想到深院之外正是一派姹紫嫣红的艳丽春光。那透入纱窗的阳光,不但给寂寞的闺室带来温煦和生气,而且使室内主人公的春心也不由自主地撩动起来;那撼动门扉的春风,似乎也在轻轻叩击着她的心扉。而风撼门扉的声音,又更衬出了深院的寂寥。这一句看似单纯写景,实际上这正是深院闺室中女主人公所见所感之景,其中已经蕴含了主人公的感受。
第二句正面写到女主人公——“香罗拭手春事违”。香罗拭手,是一个细节描写。这一无意识的动作传出了女主人公寂寞无聊的意态,也传出了她的幽怨和心事重重。幽怨的原因,就在于“春事违”——这是一个妙合双关的词语。既是说寂处深院,辜负了大好春光,又暗示幽居空闺,耽误了青春年华。全篇正面写女主人公的就此一句,因此在这里特别点醒全篇主意——“春事违”。
三、四两句,又转回写景。“回廊四合掩寂寞”,画出一个寂静封闭的环境。曲折环绕的长廊在深院中四面合拢,整个院落静悄悄的,听不到一点动静声息,看上去好像是这四面环绕的回廊把寂寞的气氛凝固不动地掩封起来了,也像是把一颗寂寞的心灵禁锢起来了。“掩寂寞”的“掩”字,用法新警、形象。无形的气氛、心绪因为这个“掩”字而具有了实感。
末句紧承“寂寞”,转出廊问院内无言相对的两种景物——“碧鹦鹉对红蔷薇”。鹦鹉善学人言语,在深院空闺中原是点缀生活、活跃气氛的事物。但现在却连能言的鹦鹉也似乎受了这寂寞气氛的浸染,变得缄口不语了(这是从“对”字上可以体昧出来的)。蔷薇花开得正艳,但在这充满寂寞幽怨气氛的环境中,本来通常给人以热闹之感的“红蔷薇”,此刻给予人的感受却是“蔷薇寂寞红”。其实,这关在笼子里缄口不言的鹦鹉和深锁院中的寂寞无主的红蔷薇,在某种意义上,正可视为女主人公命运的一种象征。
诗写到这里,似乎意犹未尽,却已经悠然收住。末句正像是一个意味深长的特写镜头,一展即收,留下丰富的含蕴让读者去寻味。纪昀评道:“佳在竞住。”竞住方有不尽之意。在绝句的结尾中,像这样干脆利落而又耐人寻味的结法,堪称上乘。
这首诗通篇着色鲜明艳丽。早晨明亮的阳光、华美的香罗手帕、精巧朱漆的回廊、碧色的鹦鹉、红色的蔷薇,都有着统一的明丽色调,但这一切在诗中恰是用来反托深院的寂寞和女主人公的幽怨的。这种艺术手段在诗中运用得很成功,收到了相反相成的艺术效果。
中唐刘禹锡《和乐天春词》云:“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和李商隐的这首《日射》都是借风和日丽之时,朱门深院,闭锁春光的情景来表现女主人公青春虚度的幽怨,而刘诗以“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的典型细节暗透女主人公的幽寂无聊,李诗则以“碧鹦鹉对红蔷薇”的鲜艳景物反托朱门深院的寂寥,一则取动景,一则取静景,而都能言外见意,可谓异曲同工。
诗词关键字: 日射 春事 纱窗
相关诗词
  • 1
    [宋]
    日射欹红蜡蒂香。
    风干微汗粉襟凉。
    碧纱对掩簟纹光。
    自剪柳枝明画阁,戏抛莲菂种横塘。
    长亭无事好思量。
  • 2
    [唐]
    自爱残妆晓镜中,环钗谩篸绿丝丛。
    须臾日射燕脂颊,一朵红苏旋欲融。
    山泉散漫绕阶流,万树桃花映小楼。
    闲读道书慵未起,水晶帘下看梳头。
    红罗著压逐时新,吉了花纱嫩麹尘。
    第一莫嫌材地弱,些些纰缦最宜人。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寻常百种花齐发,偏摘梨花与白人。
    今日江头两三树,可怜和叶度残春。
  • 3
    [宋]
    闻道彤庭森宝仗,霜风逐雨驱云。
    六龙扶辇下青青。
    香随鸾扇远,日射赭袍明。
    帘卷天街人隘路,满城喜望清尘。
    欢声催起岭梅春。
    欲知天意好,昨夜月华新。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