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憩淮上观公法堂》

动觉日月短,静知时岁长。
自悲道路人,暂宿空闲堂。
孤烛让清昼,纱巾敛辉光。
高僧积素行,事外无刚强。
我有岩下桂,愿为炉中香。
不惜青翠姿,为君扬芬芳。
淮水色不污,汴流徒浑黄。
且将琉璃意,净缀芙蓉章。
明日还独行,羁愁来旧肠。
作品赏析
这首诗《动觉日月短,静知时岁长。自悲道路人,暂宿空闲堂。》是一首表达对人生哲理思考的诗。它通过描绘诗人在静夜中的感受,表达了时间流逝的短暂和人生旅途的艰辛。 首联“动觉日月短,静知时岁长”,诗人通过对比“动”和“静”两种状态下的时间感受,表达了时间的短暂和人生的短暂。在“动”的状态下,诗人感到日月的短暂,仿佛一眨眼就过去了;而在“静”的状态下,诗人又感到岁月的漫长,仿佛时间在无声无息中流逝。这种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时间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颔联“自悲道路人,暂宿空闲堂。”诗人表达了自己作为一个旅途中的行人,感到孤独和无助。他暂时寄宿在空旷的房子里,感到一种深深的寂寥和孤独。这种情感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旅途的艰辛和孤独的深刻体验。 颈联“孤烛让清昼,纱巾敛辉光。”诗人描绘了一个寂静的白天,只有一盏孤零零的蜡烛在燃烧,纱巾上的光线也变得暗淡无光。这种景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寥。 接下来,诗人转向了对高僧的赞美。“高僧积素行,事外无刚强。”这里诗人赞美了高僧的修行和行为,表达了对超脱世俗、淡泊名利的向往。高僧的行为表明他超越了世俗的纷扰,达到了内心的平静和超脱。 最后两联“我有岩下桂,愿为炉中香。不惜青翠姿,为君扬芬芳。”以及“淮水色不污,汴流徒浑黄。且将琉璃意,净缀芙蓉章。”则表达了诗人愿意像岩下桂一样,为君奉献自己的芬芳和美丽。他愿意将自己的青翠姿色献给君王,为君王扬起芬芳。这里诗人表达了对君王的忠诚和对国家的热爱。 整首诗通过对人生哲理的深入思考和对高僧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超脱世俗、淡泊名利的向往和对君王的忠诚和对国家的热爱。诗人的情感真挚而深沉,让人感受到他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国家的深深热爱。这首诗是一首充满情感和哲理的佳作。
诗词关键字: 浑黄 纱巾 高僧
相关诗词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