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居天地间,大类一间屋。 推排出高下,何异车转毂。 死生本昼夜,祸福固倚伏。 谁令尘垢昏,浪与纷华逐。 譬如薪中火,外照不自烛。 感君探至道,劝我减粱肉。 虚心有遗味,实腹不须粟。 芬敷谢桃杏,清劲比松竹。 息微知气定,睡少验神足。 胡为嗜一饱,坐使百神哭。 要知丹砂异,不受腥腐触。 可怜山林姿,自缚斗升禄。 君看出世士,肯屑世间福。 宁从市井游,与众同碌碌,不愿束冠裳,腰金佩鸣玉。 斯人今何在,未易识凡目。 |
| 这首诗是作者对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在精神生活的人生态度的表达。诗中描绘了一种理想的人物形象和生活方式,即“出世士”,他们不追求物质的享受,而是追求内心的平静和精神的满足。 诗中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语言,如“共居天地间,大类一间屋”、“推排出高下,何异车转毂”、“譬如薪中火,外照不自烛”、“息微知气定,睡少验神足”等,这些比喻和语言既形象又富有哲理,能够引起读者的深思。 诗中还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批判和对超脱世俗的追求。作者认为,尘世中的名利、繁华、纷扰都是过眼云烟,不值得追求。相反,他推崇内心的平静、精神的满足和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方式。 此外,诗中还表达了对“出世士”的赞赏和鼓励。作者认为这些人能够摆脱世俗的束缚,追求真正的幸福和自由,他们是真正的“出世者”。 整首诗语言优美、哲理深刻,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真谛的探索和追求,值得一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