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叠假山、得保义。 幞头上、带著百般村气。 做模样、偏得人憎,又识甚条例。 今日伏惟安置。 官诰又来索气。 不如更叠个盆山,卖八文十二。 |
| 这首诗是典型的宋代词人作品,语言通俗易懂,风格幽默诙谐,充满了市井生活的气息。 首先,从题目可以看出,这首诗是描述一个叠假山的场景,并借此表达了作者对其中人物的看法。诗中的“得保义”可能是叠假山的人的名字或身份标识,“幞头上、带著百般村气”则是对此人外貌的描绘,表现出一种朴实、乡土的气息。 “做模样、偏得人憎,又识甚条例”这两句则是对叠假山的人的行为的批评,他只是做做样子,却让人讨厌,还自以为懂得什么规矩。这里的“做模样”和“条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既表达了对叠假山人的不满,也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一些陋习。 “今日伏惟安置。官诰又来索气”这两句则表达了作者对官府的无奈,官府的文书又来打扰这个叠假山的人,给他添麻烦。这里的“伏惟”和“官诰”形成了幽默的效果。 最后,“不如更叠个盆山,卖八文十二”则是作者给出的建议,他建议这个人还不如再叠个盆山,卖八文十二,既符合他的性格,也能带来实际的收入。这不仅是对叠假山人的建议,也是对市井生活的一种乐观态度。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幽默诙谐的风格描绘了一个叠假山的场景,通过对其中人物的描绘和批评,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陋习和作者的乐观态度。同时,这首诗也充满了市井生活的气息,让人在阅读中感受到宋代市井生活的真实和生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