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野寺真兰若,山僧老病多。 疏锺挟谷响,悲梵入樵歌。 水映茅篁竹,云埋茑女萝。 拂尘书所见,因得拟阴何。 |
| 这首诗《野寺真兰若,山僧老病多》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寺庙的景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山僧生活的理解和感慨。 首先,诗中描述了寺庙的景象:“野寺真兰若,山僧老病多”。诗人用“野寺”一词描绘了寺庙的朴素和自然,同时也暗示了山僧生活的简朴和孤独。而“山僧老病多”则表达了山僧年老多病的现实,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沧桑和悲凉之感。 接下来,诗人通过“疏鐘挟谷响,悲梵入樵歌”两句描绘了寺庙的钟声和梵音。其中,“疏鐘”一词形象地描绘了钟声的稀疏和悠远,而“挟谷响”则强调了钟声在山谷中回荡的情景。这两句诗将寺庙的钟声与山谷的回响相结合,形成了一种空灵而悠远的意境。同时,“悲梵入樵歌”则描绘了梵音与樵夫的砍柴歌声交织在一起的场景,这种和谐的音乐画面给人一种宁静而祥和的感觉。 在色彩和景物描写上,“水映茅篁竹,云埋茑女萝”两句也十分出色。诗人用“茅篁竹”和“茑女萝”等自然景物来描绘寺庙周围的景色,这些景物都带有一种自然、清新的气息。而“水映”和“云埋”两个动词的使用,则将景物动态化,给人一种动态的视觉感受。 最后,诗人以“拂尘书所见,因得拟阴何”结尾,表达了自己在寺庙中拂尘读书的感受,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山僧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景色的欣赏。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寺庙的景象和周围的自然景色,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山僧生活的理解和感慨。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给人以美的享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