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送廖八下第归衡山》

曾作关中客,尝窥百二疆。
自言秦陇水,能断楚人肠。
失意倦京国,羇愁成鬓霜。
何如伴征鴈,日日向衡阳。
作品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一种怀旧和思乡之情。通过对秦陇山水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处境的不满和对未来的迷茫。 首句“曾作关中客,尝窥百二疆”中,“关中客”可能是指诗人曾经在关中(今陕西一带)生活过一段时间,而“百二疆”则是指关中地区,这里有着强大的军事防御能力,有着“百二秦关”的称誉。诗人通过这个描述,展现出他对故乡的怀念和对那个时代的记忆。 “自言秦陇水,能断楚人肠”一句,诗人借秦陇之水,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情厚意。秦陇之地,自古以来就是多情之地,这里的山水能让人断肠,也就能让人更加思念故乡。 “失意倦京国,羇愁成鬓霜”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的现实处境。他因为失意而厌倦了京城的生活,因为漂泊而感到愁苦,这些愁苦已经让他的头发变白。这里既表达了诗人的现实困境,也表达了他对未来的迷茫和无助。 最后两句“何如伴征雁,日日向衡阳”是诗人对未来的期望和向往。他希望自己能像大雁一样,每天都能飞向衡阳,象征着他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未来的向往。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秦陇山水、表达对故乡的思念、描绘现实处境和对未来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情和对生活的热爱。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无奈和迷茫,以及对未来的期待和向往。
诗词关键字: 失意
相关诗词
  • 1
    [南北朝]
    洞庭水上一株桐,经霜触浪困严风。
    昔时抽心耀白日,今旦卧死黄沙中。
    洛阳名工见咨嗟,一翦一刻作琵琶。
    白璧规心学明月,珊瑚映面作风花。
    帝王见赏不见忘,提携把握登建章。
    掩抑摧藏张女弹,殷勤促柱楚明光。
    年年月月对君子,遥遥夜夜宿未央。
    未央采女弃鸣篪,争先拂拭生光仪。
    茱萸锦衣玉作匣,安念昔日枯树枝。
    不学衡山南岭桂,至今千年犹未知。
  • 2
    [宋]
    访衡山之顶,雪鸿渺渺,湘江之上,梅竹娟娟。
    寄语波臣,传言鸥鹭,稳护渠侬书画船。
  • 3
    [南北朝]
    孤烟起新丰。
    候雁出云中。
    草低金城雾。
    木下玉门风。
    别君河初满。
    思君月屡空。
    折桂衡山北。
    摘兰沅水东。
    兰摘心焉寄。
    桂折意谁通。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