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沿崖涉涧三十里,高下荦确无人耕。 扪萝挽茑到山趾,仰见吹泻何峥嵘。 余声投林欲风雨,末势卷土犹溪阬。 飞虫凌兢走兽栗,霜雪夏落雷冬鸣。 野人往往见神物,鳞甲漠漠云随行。 我来立久无所得,空数石上菖蒲生。 中官系龙沉玉册,小吏磔狗浇银觥。 地形偶尔藏险怪,天意未必司阴晴。 山川在理有崩竭,丘壑自古相虚盈。 谁能保此千世後,天柱不折泉常倾。 |
|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自然风景和人生感悟的诗,通过对沿崖涉涧的旅程、山川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生的思考。 首段描述了作者攀爬山路的过程,通过描绘山路的高下荦确、山势的峥嵘、飞虫凌兢走兽栗等景象,展现了自然的壮美和神秘。接着,作者通过描绘山间风雨、卷土末势等景象,进一步展现了自然的威力和变化。 在诗的中间部分,作者通过对山川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思考。他认为地形藏险怪、天意未必司阴晴,山川在理有崩竭,丘壑自古相虚盈,这些都是自然规律的表现。同时,他也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谁能保此千世后,天柱不折泉常倾,意味着人生的短暂和无常,需要我们珍惜当下,把握自己的命运。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生的思考。同时,诗中也蕴含着一些哲理,如山川崩竭、虚盈之道等,需要读者细细品味。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富有哲理和人生感悟的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生的思考。这首诗的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值得一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