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病中诗十五首并序》

开成己未岁,余蒲柳之年六十有八。
冬十月甲寅旦,始得风瘅之疾,体矜目眩,左足不支,盖老病相乘时而至耳。
余早栖心释梵,浪迹老庄,因疾观身,果有所得。
何则?
外形骸而内忘忧恚,先禅观而后顺医治。
旬月以还,厥疾少间,杜门高枕,澹然安闲。
吟讽兴来,亦不能遏,因成十五首,题为病中诗,且贻所知,兼用自广。
昔刘公干病漳浦,谢康乐卧临川,咸有篇章,抒咏其志。
今引而序之者,虑不知我者或加诮焉。
作品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病中自述,表达了诗人在六十多岁的时候患上风瘅之疾后的心境和感悟。诗中描述了诗人的身体状况,表达了他对疾病的坦然接受和对生活的淡然态度。 首先,诗人在开头就交代了自己的病情,描述了自己因老病相乘而患上风瘅之疾的情况。接着,诗人表达了自己早年在佛道中寻求解脱的历程,通过疾病观照自身,得到了内心的平静和淡然。 在诗中,诗人强调了“外形骸而内忘忧恚”的重要性,即通过外在的身体和内在的修养来达到内心的平静和无忧无虑。同时,他也强调了先禅观而后顺医治的重要性,即先通过内心的调整和修养来应对疾病,再借助外在的治疗手段。这种态度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深刻理解和尊重。 在描述病情的过程中,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在患病期间的生活状态。他选择闭门高枕,安闲澹然,享受这种淡然的生活方式。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在病中仍然能够吟诵诗歌的愉悦心情,这体现了他的乐观和豁达。 最后,诗人引用了古代的例子来证明自己的态度和感悟是正确的。他担心那些不了解他的人会嘲笑他,这体现了他的谦虚和谨慎。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病中的心境和感悟,体现了他的淡然、乐观和豁达。通过诗人的描述,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生命的尊重和理解,以及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这首诗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面对疾病和生活的态度和方法,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
诗词关键字: 杜门 蒲柳 高枕
相关诗词
  • 1
    [唐]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 2
    [现代]
    生死中年两不堪,生非容易死非甘。
    剧怜病骨如秋鹤,犹吐青丝学晚蚕。
    一样伤心悲命薄,几人愤世作清谈?
    何当放棹江湖去,浇水桃花共结庵。
  • 3
    [明]
    七十余生已白头,明明律例许归休。
    归休已作巴江叟,重到翻为滇海囚。
    迁谪本非明主意,网罗巧中细人谋。
    故园先陇痴儿女,泉下伤心也泪流。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