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自箴》

有对易成畛域,无情那有从违。
痴人妄认逆境,平地自生铁围。
白傅病犹牵爱,晃公老未断嗔。
莫问是情是性,但参无我无人。
俗物汨陈大好,家奴倒迕何诛。
泡幻初无典要,光阴况已桑榆。
作品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关于人生的理解和参悟,通过一系列的比喻和对比,展示了人们在面对逆境、情感、性格、道德等方面的态度和选择。 首联“有对易成畛域,无情那有从违”表达了作者对人生中的各种对立的看法。他认为,如果过于执着于某些事物,就容易形成界限和隔阂,而如果没有感情,那么又怎么会面临选择和抉择呢?这一联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复杂性的理解,即人生中充满了对立和矛盾,但同时也蕴含着和谐和统一。 颔联“痴人妄认逆境,平地自生铁围”进一步阐述了这一主题。痴人妄认逆境,指的是那些过于执着于逆境中的人,他们往往把逆境看作是绝对的、无法改变的,从而陷入困境无法自拔。平地自生铁围,则是指那些在顺境中也会遭遇困境的人,他们往往过于依赖外部环境,忽视了自我成长和改变的重要性。 颈联“白傅病犹牵爱,晃公老未断嗔”则以两位历史人物为例,阐述了不同的情感态度。白傅病犹牵爱,指的是白居易虽然生病但仍执着于情感的人生态度;而晃公老未断嗔,则是指晃达元老虽然年老但仍未断除嗔怒的性格特点。这两位历史人物的生活态度反映了人们在情感上的不同选择和困扰。 尾联“莫问是情是性,但参无我无人”则是作者对人生的总结和启示。他鼓励人们不要过于纠结于情感和性格的问题,而应该参悟无我无人的境界,摆脱自我意识的束缚,达到更高的精神境界。 最后两句“俗物汨陈大好,家奴倒迕何诛”则是对人生中各种俗物的看法。作者认为,生活中的各种俗物虽然有时会让人感到困扰和迷惑,但它们也是构成人生的一部分,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同时,他也指出有些人过于排斥俗物,甚至走向了极端,这是不值得的。 整首诗通过一系列的比喻和对比,展示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参悟。他鼓励人们摆脱自我意识的束缚,达到更高的精神境界,同时也提醒人们不要过于排斥生活中的各种俗物。这首诗不仅具有深刻的哲理意义,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关键字: 畛域 桑榆 俗物
相关诗词
  • 1
    [宋]
    不到东湖上,但闻东湖吟。
    诗词已清绝,佳境亦可寻。
    蜿蜒苍石螭,蟠拏据湖心。
    倒腹吐流水,奔注为重深。
    清风荡微波,渺渺平无音。
    有鳖行在沙,有鱼跃在浔。
    鳖圆如新荷,鱼细如蠹蟫。
    梧桐生两涯,萧萧自成林。
    孙枝复生孙,已中瑟与琴。
    秋虫噪蜩虬,春鸟鸣鴃鵀。
    有客来无时,濯足荫清阴。
    自忘府中官,取酒石上斟。
    醉倒卧石上,野虫上其襟。
    醒来不知莫,湖月翻黄金。
    油然上马去,纵意不自箴。
    作诗招路人,行乐宜及今。

  • 2
    [宋]
    不到东湖上,但闻东湖吟。
    诗词已清绝,佳境亦可寻。
    蜿蜒苍石螭,蟠拏据湖心。
    倒腹吐流水,奔注为重深。
    清风荡微波,渺渺平无音。
    有鳖行在沙,有鱼跃在浔。
    鳖圆如新荷,鱼细如蠹蟫。
    梧桐生两涯,萧萧自成林。
    孙枝复生孙,已中瑟与琴。
    秋虫噪蜩{北虫},春鸟鸣{夫鸟}鵀。
    有客来无时,濯足荫清阴。
    自忘府中官,取酒石上斟。
    醉倒卧石上,野虫上其襟。
    醒来不知莫,湖月翻黄金。
    油然上马去,纵意不自箴。
    作诗招路人,行乐宜
  • 3
    [宋]
    带宽非复昔年腰,颊上余丹日日消。
    切勿更为儿戏事,解猿放鹤各消摇。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